常州网 | 微博

“地窖三英雄”——薛家镇叶家村纪事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姚程玉 发布于 2021-05-20 08:48:30

新北区有一个村在革命年代出了7位烈士。这个村,是薛家镇的叶家村。

吴雄武是其中的一位。

吴雄武1916年出生,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抗日革命工作。1944年离开家乡,由武进县委介绍到某部五分区部队当侦察员,后来当班长。1945年1月,调武进县警卫营,任指导员。1945年,他率警卫营配合五分区后卫队,参加孝都马庄湾战斗,消灭敌“镇波军”(原汉奸周佛海旧部)有生力量。

吴雄武

国民党反动派和当地土豪恶棍扬言要活捉吴雄武。吴家也经常遭受骚扰。他爱人为他担忧,对他诉说家中困难,吴雄武耐心说服爱人:“革命会胜利的,生活会好的!”

1945年10月,新四军北撤,组织决定让吴雄武留在江南坚持斗争。1947年,为了加强澄武边区工作,留守处领导决定让他担任澄武边区武工组长,带领徐银林、李银生开展工作。当地反顽势力相当猖獗,斗争残酷艰苦。吴雄武不畏艰险,从不计较个人安危。他们镇压了从苏北潜逃江南的“还乡团”首恶分子殷文光。

苏北地区人民欢迎北撤的新四军江南部队 资料图

为了便于隐蔽,吴雄武等3人在官庄村南的河堤上秘密挖了一个地下室。1948年5月25日,他们晚间进入地下室,不料被反动保长盯梢窥探,看到他们进入密室后,反动保长即向敌人告密。翌日,伪区长纠集百余人,气势汹汹包围河堤搜寻,并强迫群众把河堤上的莶萪全部割光,又强迫群众翻地。最后,地下室出入口被发现,但敌人不敢进去,只在外面叫嚷。开始,敌人妄图以金钱、官职诱骗吴雄武等人出来投降,吴雄武斩钉截铁地回答:“活的没有,只有死的。”敌人见利诱不成,向里面开枪、掷手榴弹,吴雄武他们也向外开枪还击。敌人改为向里面灌水、灌粪。但是,也不起作用。就这样,相持到下午。

敌人向地下室喊话,得到的回答是:“叫伪区长来谈判!”伪区长派自卫队前去,妄想接近洞口,此时,密室里飞出一颗子弹,打中了一名自卫队员的左臂。灭绝人性的敌人,把浇上火油的麦秆扎在竹竿上,点燃后塞进洞里,再用湿被子闷住洞口,想用烟熏迫使吴雄武出降。

吴雄武和徐银林、李银生自知不能脱身,从容地将文件撕毁,又把两支盒子枪拆掉,只留一支手枪准备就义。傍晚时分,洞里传出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歌声,随后听到高喊:“共产党人是誓死不屈的!”接着,洞里响起枪声。吴雄武等3人为党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吴雄武32岁。 

后来,吴雄武、徐银林、李银生被人们称为“地窖三英雄”。

吴雄武遇难时,女儿吴凤舵才9岁。如今,吴凤舵已82岁高龄,依旧居住在叶家村柳家塘。她对爸爸的印象是“个子不高,身体结实,圆脸,皮肤黑里透红,待人和蔼可亲”。她记得,由于父亲总是白天隐蔽、夜晚四处活动,加上她家附近就是伪乡长家,他回来也不能敲门,因此他在墙上凿了一个小孔,穿进一根绳,绳子一直通到母亲卧室的床头,绳子上绑了一个摇铃。“每次听到叮铃铃的摇铃声,就知道是父亲回来了!”

吴雄武每次回家,总要串门走户,宣讲革命形势,发展革命力量。“父亲还在村上召集大家开会,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宣传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人民才能得到解放和自由,才能过上好日子。当时的柳家塘,大家都支持革命,敌人有任何风吹草动,村民都会及时报告。”吴凤舵说。

吴凤舵至今还忘不了父亲牺牲时的那一幕。“我望着父亲的遗体,跟着母亲一起默默流泪。”后来,吴雄武的墓几经迁移。最终,他长眠于村附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

薛家镇的19位烈士中,叶家村有7位。直到今天,“红色基因”一直浸润着这片土地。近年来,叶家村创新“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党建+产业”激活“动力引擎”,“党建+创建”共建“美丽乡村”,“党建+治理”打造“平安高地”。目前,村内的红色革命主题公园正处于规划建设中。叶家村7位烈士的事迹,将被一一展示在公园的“红色长廊”中。

叶家村村口醒目的彩虹路,由绿、黄、红三种颜色组成。该村党总支书记赵建华说:“绿色代表水稻,黄色代表玉米,红色代表草莓,这三种颜色组成了我们村的三大产业。”2019年,叶家村开启村企合作模式,与阿果安娜水果(江苏)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草莓,与未米生物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农业(玉米)温室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合作,还和常州龙轩(农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草莓种植购销合作,并积极对接多家电商平台。

“目前,村里有10.34亩草莓大棚、30亩玉米田和260亩水稻田,今年草莓销售额已经达到20万元。5月20日左右,第一茬玉米就将成熟。叶家村是纯农业村,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农业上做好文章。通过探索合作新模式、种植新技术,培育叶家村特有的拳头产品。”赵建华说,下一步,叶家村将充分利用农田资源,立足村域实际,打造集科普教育、社会实践、休闲观光、采摘、农产品、电商销售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深入挖掘“农耕米食”文化,建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新叶家。 董逸 陈欣 徐烨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