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七君子”,有两位出自常州(1)李公朴及其故居所在地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弘扬“公朴精神”纪事)
“七君子”,有两位出自常州,一位是李公朴,一位是史良。今天先从李公朴说起。
跟随李公朴研究会秘书长赵玉泉的脚步,记者日前来到武进中心城区的公朴路,路边一座古朴的小院,就是革命烈士李公朴的故居。
李公朴是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1946年7月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时年44岁。
故居前庭,种植着几棵苍翠的柏树。走进厅堂,一块写着“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牌匾悬挂在堂屋正中,正下方是一尊李公朴像。“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惟其不惑,所以不忧,所以不惧。吾辈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抱着真理为民族人民服务,有什么疑惑呢?”赵玉泉告诉记者,这是李公朴的挚友陶行知送给李公朴的一段话。李公朴的一生,便是求真理的一生。
李公朴故居
李公朴原籍为武进县湖塘桥。二十世纪20年代初,李公朴加入中国国民党,在上海读书的他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代表沪江大学参加上海市学生联合会,担任工人科长,负责联络各处的工人运动。1925年,他亲历了五卅惨案全过程,后以上海沪江大学、上海学生总会交际员的身份回到家乡湖塘桥,联络本地各界知名人士50余人,成立了五卅运动后援会。上海市学联许多负责人纷纷效仿,各自在家乡建立组织,推动了爱国民主运动的飞速发展。
1926年7月,北伐战争爆发,李公朴抛开书本,南下参加北伐。1927年5月,李公朴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东路前敌总政治部沪宁路属党政特派员,负责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的党政工作,办公处设在常州火车站附近的大成旅馆。当时的常州,笼罩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中,街上军警林立,盗匪横行。李公朴目睹国民党“清共”的惨烈社会状况,向一些被捕者伸出援手。在认清国民党反动派的丑陋面目后,他彻底告别了反动堡垒。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日渐高涨,李公朴决心从事社会教育,与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一些进步人士联合宣传抗日救国理念。1936年,李公朴等7位社会贤达因呼吁国民党停止内战、停止剿共、共同抗日而被捕入狱——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35岁的李公朴在庭审中据理力争,正义凛然地挥毫题词:“拼七人的自由,争取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自由。”宋庆龄、何香凝等发动救国入狱运动,中外电报声援纷至沓来,被羁押8个多月的“七君子”终被无罪释放。
李公朴出狱后,赶到淞沪会战前线,发动军民投入全民抗战。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他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一行人深入华北敌后晋察冀,每到一地都开办短训班,播撒抗战教育的种子。 从1937年到1940年,李公朴四上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完成了四五十万字的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其中《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风行一时,给人以巨大鼓舞。这期间,李公朴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深刻的认同感。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郭沫若、李公朴等各界人士60余人被打伤。6月底,民主同盟和各界人士在昆明发起万人签名运动,要求和平。昆明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奉南京国民政府密令,拟定了逮捕、暗杀民盟负责人的名单,李公朴第一个被列入名单。7月11日晚,李公朴和夫人在外出归途中,于青云街大兴坡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次日凌晨逝世。整个昆明沉浸在悲哀与愤怒之中,毛泽东、朱德发来唁电。
1996年,李公朴殉难50周年之际,武进市政府拨款修复其故居的门楼、花厅、主楼及天井花墙。1997年,故居对外开放,展出李公朴生平事迹图片。2001年,武进文管会办公室设在了故居内,时年59岁的赵玉泉来到这里上班。了解越来越多的公朴事迹后,赵玉泉深受感动,随即筹建了李公朴研究会,开启了继承公朴精神、传承公朴文化的新篇章。他去北京、上海、云南等地寻觅李公朴足迹。2002年至2016年间,赵玉泉等人先后出版了《公朴颂》《李公朴的故事》《李公朴纪念文集》等8本研究李公朴的书籍。
如今,研究会已有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李公朴小学、李公朴民兵连等30家会员单位,同时成立了李公朴光彩基金。2012年,纪念李公朴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武进召开,李公朴故居被选定为民盟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李公朴故居二期修缮保护工程启动,武进区政府投资400万元建设李公朴生平事迹展览馆、李公朴故居花园绿化等项目,2016年对外开放。
多年来,赵玉泉还充分发挥研究会的宣传骨干作用,并利用自己的文艺特长,在各大学校、社区创建了快板队,前后培养了500多位学生,协助创作了诸多优秀的宣讲作品,如《伟大的社会教育家——李公朴》。
“为民主和平,为老百姓的事业干到底、干到死!”多年来,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秉持“公朴精神”,开展一系列学习与发扬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活动。现在,北区建有3所李公朴幼儿园、1所李公朴小学,位于李公朴小学门口的道路被命名为公朴路。此外,北区还成立了“公朴民兵连”。民兵连共有80人,由北区的民兵和城管队员组成,实行军事化建制和管理,二十四小时轮岗值班,可随时拉动30人参与应急行动。近年来,他们先后参与治安执勤、抢险救灾、环境整治、扫雪除冰、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武进国家高新区北区党委委员邱军荣告诉记者,2018年6月1日,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启动了“走访百位英雄”系列活动。主要在全国各地寻访100位英雄模范人物,通过走访活动,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缅怀英烈,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合作初心。同时,为英烈家属送温暖、献爱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营造“崇尚英雄烈士,关爱英烈遗属”的良好氛围,让广大英烈家属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重。目前,支部已走访30位英烈遗属。 王可人 徐培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