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30日走进溧阳光华中学,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陈毅元帅的汉白玉雕像,雕像基座上是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的“功业千秋,遗爱万代”八个大字。学校的校名,则由开国上将叶飞题写。
1938年11月,陈毅率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移驻溧阳水西村。是年冬,陈毅和一支队政治部主任刘炎安排张之宜、陆平东和朱行厚3位溧阳籍同志回地方开展抗日工作。1939年4月,“光华社”创立了。“光华社”积极开展抗日活动,一度成为苏南很有影响的抗日群众组织。
当时,陆平东向支队提出了创办一所学校作为抗日活动基地的设想,当即得到陈毅等人的肯定和支持。陈毅进一步指示:学校不一定办在城里,可以放在一个便利我们工作的地方,学校表面不要办成红色的,但我们的人一定要派进去,使其为我所用。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更要为新四军输送骨干力量。当议到校名时,陈毅说:“‘光华中学’这个名字很好,光华,光复中华,很有政治意义。”
遵照陈毅的意见和指示,1939年7月新四军正式决定创办光华中学,作为抗日活动基地,接受新四军的领导。
光华中学创办初期,就在师生中发展党员30余名,建立了光华中学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同时选派30多名学生参加新四军十六旅举办的青训班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由此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领导干部,其中有11人在艰难的战争岁月中壮烈牺牲。
光华中学日益发展,逐渐成为培养抗日革命志士的摇篮,因而不断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胁迫和政治摧残。学校创办初期,经济极其困难,甚至无力支付教师工资。于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从自己极其稀缺的经费中拨出部分资金,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1941年秋,国民党政府责令光华中学筹足5000元立案基金。可此时学校经费正陷入困境,连教职工的薪金都已欠了3个月,根本没有能力筹足基金,校长为此一筹莫展。关键时刻,中共苏皖特委书记张世琦从陈毅处“借”来3000大洋,解决了这个危机。据粟裕夫人楚青回忆,“这笔钱是从部队指战员的伙食费中节省出来的。当时,每人每天仅五分钱伙食费”。贼心不死的国民党顽固派随后派一个连的兵力和大批特务,对学校进行突然袭击,逮捕了包括校长在内的中共党员和抗日进步人士30多人。这些人士后经多方营救才获释。
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光华中学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进入新时代,我们始终践行‘诚毅’校训,把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基因根植到每一位老师、学生的心里。”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校长、党总支书记郑宇明说,学校把中国革命史、新四军军史、光华中学校史以及学生党课结合起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郑宇明说,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参观校史陈列室。
诞生于抗战硝烟中的光华,一共有11位革命英烈,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多年来,光华校友敢于担当,奉献社会,回馈母校,常怀感恩,也成就了自身的事业与幸福。众多光华校友设立的“光华奖助金”帮助和激励了一个个光华学子砥砺前行:42届光华校友谈智隽热心“作育英才”,在母校捐建了“智隽综合楼”,设立的“谈智隽奖学金”已连续颁发22年;90届高三(2)班校友感恩母校,感念光华青春岁月,设立了“校友奖学金”。
在常州、溧阳两级政府关心下,该校2019年搬到现在的新校址。新校园面积达70亩,总投资超过3亿元。
该校学生成绩不断提升,二本达线率已超过99%,一本达线率超过70%。
郏燕波 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