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主题大会上讲话,并为交易会启动开幕。省长许昆林出席大会。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主持开幕活动。
让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科技供给与创新需求精准对接,这无疑需要多方协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当前我国高校虽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的成果转化成效有待提高。以2022年为例,当年中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9.4万件,但转化程度有待加强。转化制度机制体系有待健全,成果转化服务链建设有待深化,市场化转化机制有待健全。
让科研成果真正从高校的“书架”走上市场的“货架”,让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切实转化为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强化政策落实和引导扶持。2024年,江苏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奋力推进高水平科技强省建设。从原始创新的深耕细作到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从成果转化的高效推进到规模应用的广泛实践,江苏科技工作者勇立时代潮头,发力“全链条”创新,点燃并加速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
江苏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较强的配套能力、承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集群、众多的高校及大院大所、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形成创新集聚效应,是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丰沃土壤。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我们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刻阐明了融合的基础、融合的关键、融合的途径。我们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要推进校地企一体联动,立足国家所需、地方所求、企业所急、高校所能,主动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发展协同,在制度机制、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中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度融合。
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勇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众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真正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