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透视常州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的提升空间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费蕾 发布于 2022-02-17 14:09:29

原标题:把握行业高质量发展“时”与“势”——透视常州房地产行业转型发展的提升空间

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仿,当前常州楼市正处于过冬期。即便春节期间,大多楼盘营销中心照常开放,成交也不理想。可近期关于房地产业的积极信号频现,楼市预期持续改善的迹象出现,如: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多地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调整、1月住房信贷“开门红”……表明虎年伊始,前期政策逐步显效加上新政策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预期持续改善。《中国证券报》15日刊文称,专家预计今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将保持平稳,房地产投资增速大概率在上半年见底回升,全年增速有望在1%至2%之间。

经过本轮调整,房地产企业也许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盲目规模化杠杆化的模式极具危险性,高质量发展才是行业健康发展、落实“房住不炒”的根本出路。

市场低迷,行业信心如何?

春节一过,国内房地产业出现一个反差强烈的现象,销售端持续低迷,而农历新年后第一个交易日,股市新春行情如约而至,房地产板块迎来“开门红”,超百家企业股价上涨。

在中指研究院监测的重点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整体同比降51%。此前的1月,百强房企销售普跌,销售额超百亿的房企为15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4家。不仅出险房企和小型房企销售下滑,就连万科地产、中海地产、中国金茂、新城控股、旭辉集团等许多规模房企,今年1月销售较2021年、2020年同期均呈下跌态势。业内分析认为,1月多数规模房企销售表现不佳,2月受春节假期影响供应缩量;长期来看,在行业下行筑底过程中,仍会有一定规模的房企面临负增长困境。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百强房企单月销售金额连续7个月同比负增长,连续3个月同比降幅在35%以上。”房企销售连续低迷7个月,卖房越来越难。对此,有专家认为,2022年1月,房地产市场开局不利,一方面因春节假期临近,不少房企放缓供货节奏,一定程度上导致成交大幅下滑;更主要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下行压力加大,购房者观望情绪浓重。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下行压力下,仍有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如滨江集团、华发股份、恒仁置地、中国铁建等少数房企,1月销售同比增长为正值。若与2020年同期相比,碧桂园、保利发展、融创中国、招商蛇口、华润置地等过半50强房企实现正增长。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房企债务风险事件出清,企业信用持续修复,头部房企向好的基本面未变,未来市场资源会更倾向于有良好运营管理能力的优质房企。

积极信号,房地产市场预期有望向好?

地产“负增长”时代来临,这是近期房地产市场发出的声音。从当下行业态势看,房企规模缩表,甚至负增长,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为激发楼市各主体活力,新年多地出台鼓励住房消费的新政。1月27日,安徽省发文称,鼓励购房领域降低首付,成为全国首个明确鼓励降低购房首付的省份。短期来看,行业政策环境改善预期进一步明确,资金、政策端均将发力,释放居民住房需求潜力。各地落实因城施策,楼市调整压力较大的城市,仍将加强对首套及二套住房的信贷支持。

业内人士注意到,今年以来房地产业融资环境继续改善,政策持续优化。1月房地产贷款实现“开门红”,表明前期政策优化效果开始显现。1月房地产贷款新增约6000亿元,新增规模在上年四季度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较上年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约300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多增约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多增约1000亿元。

不仅如此,监管部门继续释放满足房地产合理资金需求的信号。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日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支持力度。随着部分调控政策优化,特别是房企融资状况进一步改善,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实现底部企稳,即“软着陆”。

另外,目前个别风险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问题正得到妥善处置,风险出清有序进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地产行业个别问题不会酿成系统性风险,风险外溢在可控范围内。同时,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有利于形成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实现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中轴优势,构筑楼市高质量发展基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稳”字当头,对实现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和民生都十分重要。对房企来说,慎重评估自身经营模式,减少杠杆经营和债务累积,固然是当前要务,但从长远看,借势转型升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才是真正的出路。

关于常州楼市的稳健发展,一个核心要素是城市定位与发展空间。常州明确了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发展目标与城市定位,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800亿元,同时,常州开始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交通中轴、创新中轴、产业中轴、生态中轴、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休闲度假中心,不断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示范区建设水平,更提出今后五年,常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目标。由此可见,常州城市的巨大发展空间,将为楼市带来空间与潜力。

我们还注意到,近年来不少房企坚持苦练内功、提升开发水平,在规划、设计、营建等方面取得进步,特别是新技术的运用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开始从速度型、规模型转向质量型、品质型,一批优质楼盘涌现,形成了更具品质感的新型社区,把建好房子、好社区当作价值核心点。本轮房地产行业调整,会使更多房企意识到,高质量发展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可以说,这是一场大考,外部环境压力正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常州作为长三角中轴城市,无论是区位与潜力都优势明显,特别是在产业发展上,很多方面具有唯一性,为常州楼市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而统筹推进老城厢复兴、“两湖”创新区发展等,更为楼市发展构筑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坚持“房住不炒”,坚持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常州楼市未来发展的主题。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