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至12月6日,中国常州网与常州市博客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10年辉煌颂发展 喜迎党的二十大”网络主题征文/图互动活动。活动结束后将对稿件进行评选,获奖作品将予以100元至1000元不等的奖励,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下文选登稿件讲述了戚机公司“梧桐王”的故事。在作者的视角中,“梧桐王”是自己人生的见证者,也是时代和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走进戚机公司的大门,迎面就能看到梧桐王傲然挺立的雄姿。
这棵梧桐树与新中国同龄。七十多年来,它历经风雨,见证工厂一程程峥嵘岁月,如今仍茁壮成长在公司总部大楼前。
我自孩提时代,就熟悉这棵梧桐树。那时,每次到工厂电影院看电影或者走过戚厂大门口,总会好奇地朝大厂门和木栅栏缝隙里面探望。看见它无论狂风暴雨,不管酷暑寒冬,顶着太阳,托着月亮,天天似忠诚的卫兵站立着。几十年过去了,曾经弱小的树苗,牵着岁月之手,年复一年地慢慢长高,巍峨挺拔。
▲戚机公司的“梧桐王”
我自1975年进戚厂,成为第二代铁路工人。我曾经在它南北两边的党委碉堡小红楼和厂部八楼里工作12年,每天从它的身旁树荫下走过,它就是无法比拟的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它每天默默无声的陪伴着数万个新老朋友,看着眼前人从黑发到白发,看着戚厂不断地注入现代科技文化赋予的血液清风,让昂扬的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戚机厂的首台东方八机车出征
二十一世纪初儿子大学毕业,子承父业也选择了戚机厂。如今也在梧桐王陪伴的公司总部大楼工作,成为一家三代的车城铁路世家。
我喜欢与梧桐王目视对话畅想,似乎和先辈一起在与儿女聊天叙旧,一同分享着亲眼所见所闻的那年、那事、那情、那景……听它轻轻地叙述着如何从上海吴淞机厂迁到常州,以及戚机厂这块红色基因土地上,曾不断发生的巨变故事。
回首艰难曲折的岁月,那一幕幕浸润着几代戚厂人青春热血的风雨历程,依然历历在目。梧桐王见证了党和人民团结一心,为祖国铁道事业发展增光添彩、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赤胆忠心,令人自豪和骄傲。
四十年前,戚机厂完成了以修为主、修造并举的第一次企业创业发展目标。开启了中国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发,依靠科技创新叩开了铁路发展之门,走上了以造为主的第二次创业发展的新征程,成为担当中国铁路六次大提速的主力型机车,成为新时代的开路先锋,谱写了崭新的一页,实现了中国铁路运输历史性发展的梦想。改制后的中车集团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这个曾经令人自豪向往、又响彻大江南北的“南戚北齐”名字,戚机厂再次跃入了机车工业科学发展的轨道,继续奋斗拼搏于中国铁路装备制造行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车集团的重要指示精神,“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要提高竞争力,要靠实体经济。”紧跟“一带一路”发展步伐走出国门,先后与欧、美、亚、非、拉等发展经贸合作,同步开拓研发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内燃机车新品,整机出口实现了突破。实施两手抓,进入小批量、多品种研发制造良性发展,使“戚机制造”的中车品牌又一次走出了国门,车行五大洲,名扬海内外。戚机公司以弘扬“280精神”,又一次踏上了智造发展中国内燃机车研制龙头企业的艰难历程,“为世界轨道交通提供强劲动力”——再展车城人第三次创业的雄心壮志和非凡实力。
▲列车整装待发
七十三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往事如烟又如歌。
看大树一片勃勃生机,看戚机创业者无怨无悔的砥砺奋进的步伐。梧桐王下鲜红的标语牌上写就出铿锵誓言:攻坚克难保目标,改革融合促发展。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那是一个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铺就传承的时代文脉,那是一代代戚厂人用黑发与真情铸就的胜利乐章。久经沧桑的梧桐王,华盖碧绿,栉风沐雨,苍劲挺拔中笑傲霜雪,痴心不改伴随着第三次艰苦创业。我为它俯首撒下清馨绿荫而迷恋,为它宽广博大的蓝天胸怀而感怀。听着金黄树叶摇曳出的沙沙声,公司的年度产值指标已摸高50个亿,员工收入与文化生活质量继续提升。我欣喜雀跃如酩一杯红酒,在富民强国的时代列车弛韵中慢慢醉倒。
愿借用蓝天下龙城家乡最美丽深情的绿色心笔,饱蘸大运河墨彩真诚而浓重的写下:祈福梧桐王,祝愿戚机公司与新时代齐头并进,祝福家乡常州人民生活更美好。
作者 | 快乐驿站
来源 | 常州网龙城博客
(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原为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本文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