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举行的“部长通道”上,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介绍,为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今年将着重推进黄河口、秦岭、羌塘、亚洲象等12个区域创建国家公园。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不仅带来了全民共享的“自然课堂”,更体现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国家公园建设开展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丰富、更为立体,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已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亮丽名片。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国家公园建设,既是适应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土空间治理和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了我国国家公园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国家公园在理论创新、体制改革、生态保护、和谐共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22年,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而让国家公园成就大美、扮靓江山,就应坚持人民至上理念,让人民在国家公园建设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努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在第一批设立的国家公园中,农牧民通过生态补偿、公益岗位、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增加了收入,走向了共同富裕之路。尤其是根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通过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形式吸纳原住居民、社会公众,直接加入国家公园保护建设管理,从而有效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带来经济财富、社会财富,使国家公园建设在改善民生、共享生态福祉上发挥积极作用。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稳妥有序推进。一方面始终不渝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共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善支持保障政策,使国家公园建设实现全民共享、世代传承、永续利用。一方面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对国家公园设立、建设、运行、管理等各环节,以及生态保护、自然教育、科学研究等各领域,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制度体系。以制度和法治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建设,引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阔步新征程,抒写生态文明新画卷。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我们携起手来,真抓实干,用好国家公园这个有生命的国家宝藏,让美丽中国更加风景如画,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景致不断满足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