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新规“使劲”,千亩池塘提速焕新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殷雨晨 发布于 2023-03-23 08:28:35

□郑雨露 常农宣 杨建新 王锐

“建‘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生态净化池和两个过滤坝)好,养殖尾水能达标排放,而且能循环利用。”“现在,进水管、排水渠连接到每一个塘口,再遇到去年那种高温干旱天气,我们也不怕了。”刚开春,金坛区儒林生态河蟹产业园的蟹农就已经忙开了。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让他们对今年的收成有了更多的期待。

地处鱼米之乡,水产养殖生产是我市不可或缺的特色产业。但长期以来,养殖尾水排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瓶颈,既影响水环境质量,也会导致水产品品质劣化。难题何解?我省即将实施的“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并强制执行”这一“硬核”新规,为快速破解瓶颈添了“一把火”。

近日,记者赴多地采访看到,昔日不少碎片化、小规模的养殖池塘经过改造,已经旧貌换新颜。

江苏金坛数字化渔场共1100亩,分四个区,每区都配套一个“四池三坝”四级净化系统;养殖池的排放水经过沉淀池、曝气池、碎石床湿地、生物净化池的系统处理,部分指标最终可达到地表二类水标准。整个养殖过程中的水可谓实现了循环利用。

该渔场相关负责人管晔介绍:“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正倒逼‘虾蟹’经济转型。个体养殖户再片面追求高产已经行不通了,需要提升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调整养殖结构,增加套养品种,提高养殖技术,重视品牌销售。”管晔说,早在2017年,渔场便由江苏金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改造,希望通过渔场示范效应,带动周边4万余亩河蟹养殖形成规模集聚和品牌效应,带动全区养殖户增收致富。目前,渔场年接待各类观摩和培训近千人次,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去冬今春,金坛区利用项目资金撬动国有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多元投入池塘标准化改造,已完成14个集中连片76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实施和13个集中连片5100亩池塘标准化改造规划设计。其中,儒林生态河蟹产业园是规模最大的,占地面积约1400亩。金坛农业农村局专门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进行了规划设计,给园区配备了110亩尾水净化区,尾水达标排放可保障新孟河沿线湖头桥国考断面水质的稳定达标。

金坛区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科长丁彩霞介绍,去年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推动河蟹养殖户加快了池塘标准化改造的步伐,现在,儒林生态河蟹产业园内39个高标准鱼塘,超八成已被承包。

儒林镇的成功经验给我市其他乡镇提供了样本。最近,武进区前黄镇也在打造标准化池塘园区——武进区滨湖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期选址于灵台村灵庆圩,占地面积约4000亩。目前,项目处于全面施工阶段,预计3月底可满足基本养殖条件。未来,这里还将建成“蟹、鱼、稻”的循环养殖示范基地,初步实现自然生态与生产经济的统筹兼顾。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处处长盛志坚介绍,今年我市确定池塘标准化改造任务3万亩,目前已开工2.2万亩、已完工0.28万亩。为了按要求实现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市农业农村局现已建立池塘标准化改造进展情况周报制度,每周调度各地推进情况,对有改造任务的溧阳市、金坛区、武进区、新北区、天宁区、常州经开区6个板块、26个镇(街道)池塘标准化改造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评分和排名。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