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6日开幕的2023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不同领域的民营企业家们就“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等主题展开讨论,如何引导拉动民营经济、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话题。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看,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创新、活跃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抓好民营经济,就是抓住中国经济的“牛鼻子”,而这个“牛鼻子”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增强企业家的发展信心和市场预期。
“金”融活水浇灌企业生机勃发。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扩产能、强研发、再融资、抢订单……民营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正是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江苏“货币金融26条”、湖北“5000亿专项信贷”、四川“金融助企19条”、福建“金融10条”......在全国各地金融政策的帮助下,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能以更快的审批速度获得平时难以得到的信用贷款,这些企业中的大部分,在贷款支持下,敢于将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在成功以新产品抢占市场的同时,不少企业还一跃成为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国家产业升级助力。金融惠企政策不断发挥市场激励作用,我们也应尽快让更多更精准的专项金融产品落地,以“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民营企业们无后顾之忧地敢干、愿干、能干,让民营企业蓬勃的生机结出高质量发展的“果实”。
“营”商环境优化助企业顺风前行。营商环境是影响经济增长、创新创业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充分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自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来,各级政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互联网+监管”“先证后照”“数字政府”等创新政策不断推出,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前进、无后顾之忧,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而营商环境优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我们应当在扩大开放上继续发力,在营商环境“引进来”的同时,简化审批流程,加快企业商务活动出境审批,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企业放心大胆地“走出去”,助力“中国民企”蝶变“国际强企”。
“同”频共振改革提速,政企合力共赢发展。企业是经济活动重要主体,制定政策就像做菜,菜可不可口,企业最有发言权,同时政企同频共振,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变革有巨大推动作用。全国各地近年来相继推出了《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实施办法》,不论是发展规划还是人才政策,制定前了解企业需求,制定中征求企业意见,将“政府端菜”变为“企业点菜”,在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提高了涉企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应当持续推动政企关系走深走实,与企业携手,结合当前高质量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企业在社会责任担当上的积极作用,以政企合作,创造全社会的合作共赢。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每一个民企背后都有一段吃尽千辛万苦的创业史。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也值得被我们弘扬,让我们用惠企重企的“中国方案”,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创业者、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携手共助中国经济劈风斩浪、行稳致远。(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