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常州·新能源之都  >  产业集群
最新公示!全国共10地,常州入选
发布时间:2023-01-12 10:26  来源:国家发改委 常州发改   编辑:殷雨晨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202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督查激励拟推荐名单的公示,常州入选。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工作要求和相关实施办法规定,拟将上海市杨浦区,江苏省常州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铜陵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山东省烟台市,河南省平顶山市,湖南省娄底市,广东省深圳市等10个地方(按所在省份排序),作为2022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成效明显的督查激励推荐城市。

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现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23年1月10日至1月14日。

近年来,常州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主抓手,全市上下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产业立市,砥砺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一是规模总量不断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产出效益明显好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7.2%,产值由2013年的2960亿元增长到2022年11月的7074.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9.3%增长到2022年的51.5%。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动力电池、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212%、129%、36%,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超九成,全年整车产销近35万辆、新能源领域产值超5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销售2772.51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15个百分点,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同比增长30.5%,高于全省平均15.5个百分点。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集聚创新孵化服务机构135家,其中国家级39个、省级96个,总孵化面积90.4万平方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2018和2021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累计创建国家级创新研发平台1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6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45家,产业创新中心3家。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7855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2.76件,分别是2011年底的12.71倍和11.20倍。近十年来,我市共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52个,争取资金支持11.46亿元,近四年连续蝉联全省第一。

三是链式体系不断完善

围绕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先后引进理想、比亚迪、北汽等整车项目,以及江苏时代、中创新航等关键零部件项目。常州已形成了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充电桩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千亿级产业链。围绕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布局了安川、金石、铭赛等一批整机企业,吸引了纳博特斯克、易尔泰等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链加快完善健全。

四是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2019年入选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发储送用”一体化发展的万亿新能源产业集群已集聚成势,正在积极争创国家级战新集群;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集聚石墨烯材料及下游应用企业,率先在全国形成集设备研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全国石墨烯产业发展“领头雁”。新北区和金坛区晶硅光伏、溧阳市和钟楼区输变电、常州经开区轨道交通、武进区和新北区工程机械、天宁区检验检测已然成为区域产业名片和新增长极。

来源:国家发改委 常州发改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