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要闻聚焦
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更多体育力量——体育,让城市充满活力
发布时间:2023-01-19 08:36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殷雨晨

2022年是体育大年,北京冬奥会在各国的赞誉声中落下帷幕;2022年也是常州体育发展史上的大年,江苏省第二十届省运会在泰州举办,常州参赛成绩稳居第三。全市体育工作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体育,让城市充满活力。回顾2022年常州的体育发展,用关键词“活力”来概括最为合适。群众体育的稳步推进展现全民健身活力,竞技体育的载誉而归迸发体育人才活力,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品牌赛事的“磁吸效应”赋能城市发展活力。

在全市全力推进“532”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下,常州体育努力擦亮“常有健康”民生名片,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贡献更多体育力量。

群众体育稳步推进,展现全民健身活力

12月30日,2022运动龙城大联赛年度盛典成功举行,盛典上揭晓了金、银、铜牌赛事。2022年龙城大联赛历时200多天,35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吸引了30多万人次参与其中。

去年,是运动龙城大联赛举办的第九个年头,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系列赛事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赛制设置也更加科学。网络票选这一“问需于民”的举措是运动龙城大联赛最鲜明的标签,也奏响了“群众赛事群众选”的龙城全民健身最强音。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群众体育的稳步推进展现全民健身活力。2022年,常州市体育局以创建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目标,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建成体育公园7个、健身步道30公里。完成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常州经开区290个村(社区)一代全民健身路径点的新建和更新,建成智慧社区健身中心1个,新建二代室外健身路径点8个,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智慧化升级。

去年,我市成功举办“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暨2022年江苏省“长江经济带”全民健身大联动主会场活动、江苏省第三届会长杯羽毛球邀请赛、2021-2022江苏省冰雪嘉年华活动等群众性赛事活动。常州市社区运动会等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参与群众超万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体卫融合项目上,市体育局继续实施慢性病运动干预和青少年脊柱健康工程,全年指导运动防治慢性疾病训练超2万人次;全年开展青少年脊柱健康公益筛查5.66万人,完成矫正运动干预8000余人次。常州市体育医院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并挂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健康大讲堂”志愿服务品牌,全年开展运动健康知识讲座50场,直接服务群众超5000人;国民体质测试和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工作,为3万人提供免费国民体质测试和科学健身指导。

竞技体育载誉而归,迸发体育人才活力

2022年9月5日,第二十届江苏省运动会正式闭幕。常州代表团以217.5金、168银、153铜,总分5590.5分的成绩圆满结束省运征程,参赛成绩稳居第三。完成了参赛成绩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常州竞技体育的跨越发展。

取得骄人成绩的背后,是全市学校青少年训练体系的逐渐完善,基础大项已形成“一条龙”训练模式;以训练单位为龙头,以高水平教练为支撑,依托市直属体育场馆,搭建青少年训练培训新平台,逐渐形成游泳等项目的“体校主导、一校多点,体教融合、产业支撑”的训练新模式并已初见成效;击剑、羽毛球、乒乓球、散打、空手道等项目的社会力量办队运行模式日趋成熟••••••夯基固本,打磨精尖。多元化办队模式,让常州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次省运会常州篮球项目的大放异彩,是常州推进体教融合,推行“市队校办”模式下取得的又一出色战绩。近年来,为了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常州在后备人才挖掘和培养上狠下功夫,积极推进体教融合,促进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推行“市队校办”模式。目前田径、篮球、足球等基础大项已形成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条龙”训练模式,逐步构建持续、稳健的运动员梯队。

此外,市区联办的曲棍球项目和自行车项目,让后备人才力量得到不断扩充。而依托社会力量的常州市散打队、击剑队、空手道队也逐渐摸索出属于“常州路径”的办队方式。将融合发展的理念思路转化为制度性举措,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改革也将成为先行一步的“探路者”。

体育产业全面发展,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近日,省体育局公布了18家单位为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2023-2025年度),我市常州青奥体育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入选江苏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类别)。在此之前我市有9家单位(辖市区)被复核认定为江苏省体育产业基地(2023-2025年度)。

以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主线,我市大力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去年,我市不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体育产业载体。常州市清潭体育中心、动源产业园等2家单位获评第5批江苏省体育服务综合体,我市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达到1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溧阳市、环球动漫嬉戏谷入选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其中溧阳市被评为“中国十佳体育旅游目的地”;露营谷、龙凤谷被评为2022年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在智慧体育建设方面,我市不断推动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产业研发应用,“常享动”智慧体育管理平台增加校园体育场地预约等功能。市属各场馆积极探索线上体育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广居家健身方法,平台上线运动公益培训云课堂。

基于便民、高效、安全、可控原则,我市试点发放市级体育消费券668万元,领取率达到98.99%,转化率达到72.35%,直接带动体育消费2400余万元。通过政府补贴或企业让利激发群众体育健身热情,促进体育消费、畅通体育产业循环。体彩全年销量突破23亿元,总销量、贡献率稳居全省第四。

体育产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产业活动集合,体育产业的兴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常州通过“体育+”融合相关产业,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对内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对外壮大“体育朋友圈”,形成体育产业新经济的发力点和增长点,激活体育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品牌赛事“磁吸效应”,赋能城市发展活力

2022年12月24日,2022发现常州·城市定向挑战赛在常州文化广场开幕。参赛者以此为起点,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终点,共同开启了一场常州城市探索之旅。发现常州·城市定向挑战赛作为我市体育部门重点打造的品牌赛事,由市体育部门牵头培育5年之久,已成为龙城标志性体育名片之一。

2022年,常州获得2023-2026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承办权,全年共举办2022年全国男女手球冠军杯赛、2022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常州金坛站、2022-2023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常州赛区)等11项次全国比赛;举办江苏省青少年击剑俱乐部联赛暨校园联赛(第二站)、2022年大运河小铁人三项系列赛(常州站)等11项次省级比赛。

近年来,常州以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马拉松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参与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为重点,成功举办了世界羽联巡回赛超级1000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CBA篮球联赛、全国女排联赛、西太湖半程马拉松赛、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等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重大赛事,有效满足了市民百姓在家门口欣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借助体育杠杆,尤其是重大体育赛事撬动市场,释放产业潜能,赛事给东道主城市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一场场高水平体育赛事盛宴,丰富了广大市民业余文化生活,常州的体育迷们幸福指数爆棚;央视的直播和各级各类媒体的聚焦,让“中国常州”频繁出现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有效宣传了常州形象,品牌赛事的“磁吸效应”,将不断为城市发展的活力赋能。(吕亦菲)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