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常州·新能源之都  >  网友评论
能“从0看到10”,还要能“从10看到0”
发布时间:2023-01-31 08:21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殷雨晨

创新理论的鼻祖——熊彼特说过一句名言,无论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也绝无可能出现一列火车。形象的比喻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唯有创新,才能带来跨越式的发展。

这意味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要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常州的企业家们不能停留于对同行的学习模仿和跟跑上,不能停留于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对他人的过度依赖上,而是要真正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从而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竞争中,形成自身的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

激发创新的内生动力,就是在确定科研攻关的选题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中,要能“从0看到10”,而不仅仅是“从0看到1”。“从0到1”是基础创新,难在科研本身的不确定性;“从1到10”则是成果转化,难在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对于常州的企业家而言,要有“赛道转换”的意识,不断提高对新赛道、新技术、新事物的敏感性;要有“十年磨剑”的毅力,心无旁骛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的科学研究,牵引形成新的生产力;还要有“躬身入局”的勇气,成为敢闯敢拼、勇担风险的弄潮儿。

事实上,真正占据头部的一流企业,不仅能“从0看到10”,还能“从10看到0”。它们不仅能看到技术的市场前景和盈利模式,还能拨开重重迷雾,回归至创新的原点——底层逻辑。它们所掌握的底层技术,决定着企业未来能抵达的创新高度。

比如,致力于电摩领域创新的浩万新能源,扎扎实实做底层技术下探,把销量做到欧洲前三,售价是国内同行的10倍,甚至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如果只满足于‘平替’——把油箱换成电池、发动机换成驱动电机,不掌握‘三电’核心技术,把外壳抄得再像也无济于事。”

能“从10看到0”、拥有核心技术,就不怕被同行抄袭,因为这是“抄”不过去的。只有明晰了事物的底层逻辑、发展脉络,才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亦是创新之魂。(常报评论员)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