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营造包容的“试错”空间
在全力以赴提升能级、阔步迈进万亿之城的新征程上,常州应该拥有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创新生态?
企业创新,从本质上说是高风险活动,而且越是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大突破意义的创新,其风险程度往往越高。当前,面对疫情等外部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企业困难不少,更加亟须我们“亲”字当头,做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尤其是对于躬身入局、大胆突破的创新者、创业者们而言,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优惠、补贴,更需要一个允许“试错”的宽松环境。
正如市委书记陈金虎在“两湖”创新区建设推进大会上强调的,要大力弘扬尊重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塑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一座真正的创新、创业之城,理应具备“包容试错”的氛围和品质,从而不断闯出舒适区,打破发展天花板。
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大力营造市场主体想创新、能创新、真创新的良好氛围。比如,去年12月,天宁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全领域适用的行政处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明确137项“首违不罚”,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给予更大的自我纠错、知错就改空间。
有了充满灵活性、包容性的“试错”空间,创业者、企业家才敢于闯入最前沿的领域。可以想见,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创新生态一旦铸就,必将吸引更多怀揣梦想的人才,竞相投身常州的创新大潮,点燃一个个创新“核爆点”。
企业敢闯、人才敢干、资本敢投、政府敢撑,常州这座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殷殷可期。(常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