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理论评论  >  常言道
延伸家族血脉,织补亲情厚度
发布时间:2023-02-07 12:26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陈旻皓

走亲戚是构成年味儿的重要的一部分,是重温、延续亲情的纽带。

小时候最喜欢跟着大人走亲戚了,不仅可以得到压岁钱,还可以吃平时吃不到的零食,与表哥堂妹们满世界疯玩。而那时候走亲戚,是真走,一步一步的,十里八村,方圆几十里内,仿佛到处都有亲戚。土路小街,矮墙低瓦,厚厚的残雪,火红的炮仗皮,七姑八姨们带着孩子,大家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过年走访看望亲戚,既是为存续的亲情添加动力,也是验证自己在这世上被注定的血缘宽度——走亲戚的“我”与被走的亲戚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这层关系里隐含着什么样的密码,从而构勒出各自的角色定位。由这个意义上说,过年走亲戚,走的是家族延伸的血脉,走的是亲情厚度的织补。

年复一年,亲戚还是那些亲戚,只是你从当年的不知愁苦的顽童变成了现在被“一连三问”的主力军,“修罗场”层出不穷,屡屡上演,成了过年的固定“节目”,家中有地位、有话语权的长辈,往往扮演着社交话题设置者的角色,“95后”“00后”小辈要被迫“答题”。有“00后”戏谑地称,走亲戚这件事,就是“孩子在过年,年轻人在渡劫”。

年轻人其实都明白,长辈们作为“过来人”的好意。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更是意味着更多的压力与责任。大多数催婚的长辈,都是为了晚辈好,只是很多讲话不够艺术,也有很多把当代年轻人的困境想得太简单了,包括经济压力,包括现在年轻人远超长辈年轻时候的择偶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甚至包括人天生的复杂性。

“血浓于水”,亲情依然是不可取代的。父母长辈与年轻人,两种不同文化圈层差异的碰撞,消化和理解总归需要一些时间。人们终究会找到一种新的亲情存在形式,在当前城市化的语境下,找到家庭成员之间最舒服的相处状态。(凡非凡)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