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期间,两则有关财商教育的新闻,引发了我的深思。一则新闻讲的是,四川自贡一位11岁女孩,每天早上写完作业开始摆摊卖玩具,半个月赚了1000多元。孩子说,要给爸爸妈妈买点礼物,剩余钱存起来大学用。另一则新闻讲的是,常州一位女士“傻得可以”,遭遇电诈后,在网上寻求“帮助”,结果遭遇“二次伤害”。据统计,仅春节长假7天,我市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328起,新冻结涉案资金1821万余元,续冻涉案资金5233万余元。这两则新闻,从正反两个角度,提醒我们,财商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把这项工作当成终身教育来抓。
财商本意指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 ( Financial Quotient ),指的是在行为、观念及知识方面,个人所拥有的认识、创造、管理财富的能力。财商体现的是理财的智慧,它与智商、情商并列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能力素养。
财商并非与生俱来,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逐渐提高。近年来,人们对个人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提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国民的理财能力较弱,大部分人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财商课程的教育,财商教育的缺失问题日渐显著。现实生活中,不但大多数孩子对花钱没啥概念,一些“熊孩子”在平台打赏和玩网游耗费大量钱财的事情屡有听闻;就算受过正规教育的成年人,在理财的过程中,遭遇金融诈骗、陷入“某某贷”或者透支消费无力偿还等案例频现。痛感于此,作为教育战线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日益感受到进一步深入开展财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财商形成的最佳时间段是青少年阶段,财商教育必须首先从娃娃抓起,但如何进行财商教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管理压岁钱本是孩子财商启蒙的好契机,但笔者做过小调查,班级里只有52%的家长同意让孩子保管压岁钱,而且一段时间后,最终都还给了家长;仅有3人把压岁钱存在自己名下,但是银行卡和密码在父母手中,根本没有支配权。换言之,找到切实可行的抓手,是实施财商教育的重中之重。2015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11年起,四川、上海、北京、深圳等地的中小学开始开设财商教育课程。我市各中小学对财商教育也做过积极探索,在数学课中通过百分数了解金融知识,在综合实践课中进行“压岁钱如何使用”“合理使用零花钱”等研究性学习。
财商教育与劳动教育密不可分。现代社会的财商教育,并不是一味强调省钱的“节俭教育”,既不能对金钱看得太重,也不能对金钱没概念,要做到进出有度,合理规划。因此,劳动实践是进行财商教育的实践途径之一。常州市从2019年起区域整体推进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常州市各中小学在创建劳动教育示范校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得到了落实。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要培养的劳动素养,在劳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十个任务群,学校在落实任务群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财商教育与劳动学科融合,如“服务型劳动任务群”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劳动能够创造财富。
财商教育还要把好德育教育观。从学校层面看,财商教育并非要培养经商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在西林实验学校高年级小学生的《财富》微课程中,学生通过16课时的学习,模拟体验挣钱、消费、投资的过程,感知投资的风险,懂得创造财富本身就是挑战自我的过程。笔者的女儿在常州市一中90周年校庆的活动中,通过精准定位顾客群体、提前预定商品的方式,在半小时内以200元的成本获得800元的销售额,但仅留下几十元钱买小礼物感谢家长支持,其余利润全部爱心捐赠。她自我评价,这样的经商体验让她更明确了与获得金钱的满足感相比,更大的收获是如何组织、策划活动。让青少年学会感恩,具有社会责任感,这才是最高级的人生财富。
此外,财商教育还需要家庭提供实践场所。11岁女孩寒假摆摊卖玩具,就是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孩子才能在真实的“商海”中试水,并且展现了一定的经商天赋,对其日后的成长或许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没能培养财商,在进入社会后有可能因为拙于财富规划而掉入消费陷阱。财商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是政府、社会及学校共同的责任。(丁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