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理论评论  >  延陵评论
“老”赛道也能跑出新优势
发布时间:2023-03-14 10:29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周文杰

节后开工以来,放眼全国各地,都在铆足干劲、争分夺秒,“拼经济”的发展热潮处处涌动。顺应新趋势,积极求新求变、抢占先机成为很多地方和企业的共识。但是,在与一些基层干部、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中,出现这样一种倾向:言必称转换赛道,什么火就转行做什么,觉得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起飞;而对一些传统产业、“老”赛道意兴阑珊,甚至弃之如敝履,觉得再怎么努力也于事无补。

如何科学合理看待“新”“老”赛道?有两则新闻能带给我们更多思考与启发。

一则是关于镰刀。据本报前不久报道,位于全国著名农具制造镇——常州溧阳南渡镇的康特机具,是当地的老牌镰刀生产企业。公司发现,美国以及中东地区受疫情影响,超市新鲜蔬果缺乏导致越来越多家庭重启种菜技能,农具销售迎来新机遇。公司“老树开新花”,果断发挥技术、产能优势,针对国外用户的不同种植需求,迅速研发了多款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农用镰刀,成功开拓了阿联酋、美国等海外市场,去年农具出口突破亿元。

一则是关于新餐饮。高管“批量”离职、接连降薪、供货商拿不到货款……曾在常州等地疯狂跑马圈地的和府捞面,最近有点“跑不动”了。这个深受资本追捧的品牌,由于过度追赶风口、盲目铺摊子、片面追求多元化,一碗面的主业没有做强做大,短短几年就在竞争中失去优势。

两则发生在身边的新闻,让我们清晰感受到:踏进新赛道并不意味着就可以“躺赢”,不把产品做到极致,构筑自己的“护城河”,再好的机遇也会白白流失。坚守“老”赛道并不等同于“躺平”,保持足够的定力,持续专注深耕细分市场,照样能“柳暗花明”。事实上,所谓的赛道“新”与“老”,从来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世上本没有绝对落伍的赛道、夕阳的产业,有的只是绝对低端的思维、过时的产品。企业要想逆势突围、赢得先机,赛道的“新”“老”并非决定性因素。在“老”赛道跑出新优势,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关键是在理念思维、工作方法上,敢于不断求新求变。

首先要在核心技术上深挖一层。不管是开辟“新”赛道,还是深耕“老”赛道,都不是百米赛跑,而更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在这条赛道上,固然要比爆发力、冲刺能力,但更要比拼的是耐力和定力,尤其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功底。如果连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最基本的逻辑都没有吃透,无论什么赛道都难以坚持到胜出。比如常州浩万,当同行还在拼价格、拼渠道、拼规模时,这家电摩领域的后起之秀,顶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踏踏实实做底层技术的下探,在很多“卡脖子”的关键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3年时间,销量做到欧洲前3,价格是同行的10倍。可见,无论什么赛道,谁掌握底层逻辑,爬上“微笑曲线”的顶端,谁就能成为执牛耳者。

其次是经营理念上先人一步。技术上的创新固然重要,但理念和观念创新更加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中强调的“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绝不是盲目追逐热点风口、一哄而上,而是要对各类新事物保持高度敏感,强化前瞻判断,并在深刻理解自身优势特质的基础上及时出手、聚焦发力。其实无论“新”“老”赛道,这种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跟上新的消费需求、服务诉求,主动升级迭代,传统产业也会重现生机。疫情以来,常州老牌镰刀企业逆势上扬,就是如此——谁能敏锐捕捉需求、改善供给,谁就能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最后要在营商服务上跨前一脚。“老”赛道跑出新优势,其本质是一以贯之的创新精神。“老”赛道能否打开僵局,抑或是“新”赛道能否闯出新格局,都考验着各地方、各部门的营商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必须善于用创新的办法与思路,解决好创新发展中的难题。要有前瞻思维,善于把区域发展态势与国内国际大势结合起来,坚持从未来看当下,正确处理好产业新与旧、发展量与质的关系,努力在战略上谋划科学、应对得当。要有战略定力,既放眼长远招大商,又站稳脚跟抓转型,坚定不移保抓好产业培育,在老摊子上培育新增长点。要有创造活力,充分打造开放、创新、包容的土壤,让企业来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来验证赛道价值,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让所有创新创业者都找到应变发展的新生之路。(孙人杰)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