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法治根基,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3-19 10:16    来源:中国常州网-觅渡时评    编辑:侯诗羽

3月16日,全省农业农村法治工作会议在东海县召开,总结2022年全省农业农村法治工作,部署2023年农业农村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3月18日中国江苏网讯)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只有夯实农业农村法治基础,为乡村振兴强基立柱,才能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省提供重要保障。

建设法治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只有法治根基夯实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才会有广阔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迈入“与改革同频、与时代同步”新阶段。第一部以乡村振兴命名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乡村振兴促进法》,与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共同构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标志着乡村振兴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推进的新阶段。农业农村法治文化日益形成,遇事找法、纠纷处理靠法的意识明显强化,农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尽管我国农村法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但普遍性的问题同样不可忽略,部分群众法治意识比较薄弱,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很重。更需要以农村法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强省,积极发挥法治支撑作用,激发农业农村法治新动能。

加强农业农村法治建设,需要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一方面通过开展乡村振兴与普法守法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普法向基层延伸,向农村社区拓展,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让广大农民知法、信法、守法,引导农村社会崇德向善、遵法守法。一方面充分发挥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规范指导作用,培育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维权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就江苏而言,积极打造“法润苏农”普法特色品牌,打造一批农村法治教育基地,有效夯实了农村法治根基。

农业农村法治建设,也是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农村农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法治是稳定的保障,法治是发展的保障。农业农村部门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农业农村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完善农业法律体系,大力提升执法监督水平,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的执法队伍,实现依法兴农、依法护农、依法治农。同时,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提升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三农工作的能力,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紧盯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法治需求,让农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件案件办理中感受公平正义。

江苏大地山河壮美、原野秀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省离不开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只要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完善乡村依法治理,就能形成良好的法治乡村环境,有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农村的现实图景。(一鸣)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