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 筑牢新发展格局基础
发布时间:2023-03-21 14:19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周文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构建新发展格局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关系,也指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常州向来以产业立市,以产业强市,理应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奋楫争先、勇争一流。

开辟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赛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带来新挑战,也孕育新机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脚步、精准判断产业发展趋势,在新产业上加大投入、率先布局,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发挥专业化分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降低创新和交易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到实处。

目前,常州正处在打造“新能源之都”的重要阶段,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形成“发储送用研”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全国第五,投资热度全国第一。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常州一方面继续开拓产业新领域,研究制定全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氢能源“发储送用研”环节,加快集聚行业优质资源,重点招引氢能储输装备项目,全力建好集萃安泰创明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国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等高端平台,精心打造“常州氢湾”。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努力在新能源领域形成一批既能组织中下游产业链水平分工,又能实现垂直整合的链主企业,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同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加快上市步伐,积极开展并购重组。形成既有“大象军团”又有“蚂蚁雄兵”的企业矩阵,打造“乔木顶天立地、灌木成群结队、草本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

巩固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盘

传统产业依然是当前产业体系的主体,并且往往与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也是新发展格局的必要组成部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引领下,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大量制造业企业正在由过去的机械化、自动化、批量化生产,转向数字化、绿色化、柔性化生产等新业态新模式,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抢占发展制高点、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数实融合”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深远。常州正在纵深推进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就是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体现“数实融合”成效的重要一环。常州正在加快以数字赋能“常州智造”产业链的竞争力。常州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通过面向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对接服务,带动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步伐。围绕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力争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灯塔工厂”、重点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以及国家级“双跨”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利用举办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的契机,推进常州的“数实融合”向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

提供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度保障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产业迈向现代化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充分释放市场机制的强大活力。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机制,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发挥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注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投资效率。努力满足最大化投资的乘数效应和最小化投资的挤出效应要求,能够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找准经济升级的关键领域,精准投资,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防止出现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库存增加、成本高企等问题。

常州历来重视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甘当“店小二”、愿为“急郎中”,有“不怕花得多、就怕花不掉”的政策激励,有“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宽容信任,有“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暖心服务。围绕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的目标,常州实施并完成多项攻坚任务和重点改革措施,累计推出“一件事”办理场景123个,企业开办基本8小时内办结,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常州以独具慧眼、关键落子的眼光气魄,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动新兴产业投资取得突破。依托“政策速兑平台”实现近10亿元创新发展资金“直达快享”,龙城金谷基金不断壮大,“资本+产业”联盟逐步形成,政府投资的催化效应开始显现。只要政企同心、携手并进,就能激发出产业兴旺的澎湃动力,实现城市能级跃升、企业提质共赢。

作者单位: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