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理论评论  >  延陵评论
抢滩文化消费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10-11 21:06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陈旻皓

近来,脱口秀这个昔日的小众产品,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后疫情时代文化消费最大的黑马。据《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脱口秀市场商业演出1.85万场次,票房收入3.91亿元,比2019年增长50%以上。上月,一场网上的脱口秀更是反向引流,造成某股意外“出圈”,疯狂涨停。

脱口秀在全国进入高速发展期,常州的线下脱口秀也迎来了“夏天”。据《常州晚报》报道,我市以“有点意思”为代表的脱口秀演出,周五、周六票价在99—129元的商演门票经常“秒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脱口秀的内容买单、为体验付费,在于其抓住了年轻人这个消费主力群体,满足了年轻人在碎片化、快节奏、轻人情的社会中,沉浸式解压的需求。

脱口秀瞄准生活的“槽点”,触摸时代的“痛点”,以互动、吐槽等演出方式,引发观众共鸣,兼具幽默感和共情度。脱口秀在“给生活来点解药”的同时,也给生活来点思考,不只是为了吐槽,更是换个“喜剧”的角度看待生活,成为纾解焦虑和压力的“精神出口”。此外,脱口秀的开麦形式,还满足了大众“展示自我”的需求。“每个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区别于传统选秀类节目低龄化、娱乐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脱口秀提供了更为多元的展示舞台,让更多人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可能。

事实上,除了脱口秀之外,后疫情时代兴起的剧本杀、野生演唱会也具备类似的特点:抓牢年轻消费群体,集体验经济、网络经济、海选经济、社交经济、共享经济等多种经济模式于一体。这些业态的兴起,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消费形态的创新和繁荣,也为拉动文化消费、促进内循环,拓展了新空间、新场景和新模式。

只有读懂时代,才能赢得时代的红利。文化的新业态为我们揭示了市场的新趋势,常州要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创建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就不仅要紧跟时代,看清“风口”在何处,更要有站在“风口”的能力。

开放包容,营造创新发展新环境。新业态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内容产品和消费形态,照搬现有管理规定,往往容易一刀切,限制了新业态的创新活力。要以宽容审慎的态度促进文化新业态发展,为有才有志、敢梦敢为者松瓶颈、搭平台、建生态。探索建立文化新业态联合登记备案制度,解决证照审批、场地限制等问题,让新业态发展不再“卡脖子”。把文化新业态纳入文化产业引导扶持范围,建立行业协会,举办脱口秀大会、剧本杀展会等节事、赛事,搭建更多交流、放松、激发灵感的平台。

走进生活,打开城市文化新空间。文化产品提供的是精神生活,外在表现消耗的是“时间”,而现代生活节奏以“快”为主打,移动终端+5G网络+大数据推送使人们习惯了“唾手可得”的消费。因此,文化新业态要吸引人走进去、沉下来、品出来,就要尽可能缩短“走进去”的那一步。要抓住人流的关键节点,将新业态发展置于人声鼎沸之中,在大学城、商业综合体、消费集聚区、新兴社区等周围布局,引入新业态文化产品,在市井烟火气里融入新文化美学,实现新业态与新空间的多维交融多重沉浸,满足“最后一公里”的“精神需求”。

破圈出圈,唱好文旅融合新腔调。文化新业态作为体验经济,能与多元业态共生发展,为传统业态破圈出圈“锦上添花”,比如在露营基地吃着烧烤听脱口秀,在商业街区逛着街听野生音乐会,在古镇、文博场馆玩场剧本杀学习历史知识。常州可以充分挖掘江南名城、运河名城、红色名城、乐园之都、美食之都等文旅资源,特别是以文化新业态为桥梁,做活老城厢、老街区、老场馆、老景区,打造特色文化新业态IP,让文旅中轴更加有腔有调。比如东方盐湖城的国风大典,大胆融合汉服、戏曲、绘画、潮牌及明星等多种元素,连续举办2年,已经成为国风IP顶流。

数字赋能,抢占弯道超车新赛道。疫情加速了文化消费数字化、线上化的进程,数字文旅是新业态风口中的“暴风眼”。要在发展线下、实景文化新业态的同时,积极抢占数字文旅的高维赛道,以AR、VR、AI智能、全息投影、元宇宙等技术升级文化消费体验,以沉浸式、虚拟为核心对文化新业态再创新,如打造全息剧本杀、塑造虚拟偶像、举办沉浸式虚拟演唱会等,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同体验,多维消费共发展。(马君)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