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潮头逐浪,勇毅前行;十载春华秋实,谱写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进国家高新区始终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重点,经济社会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2012年到2021年,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20.4亿元跃升至545亿元,规上工业产值从521.2亿元跃升至1296亿元,滨湖新城的发展日新月异,能级不断跃升。
党建引领 凝聚奋进力量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建是推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金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武进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园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焦“扩面”,推进“覆盖式”党建。武高新“党建地图”上,分布着单独新建党组织24家、群团组织52家,通过行业联建、编组共建、区域统建,园区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村、社区、机关部门、“两新”组织全覆盖。同时,通过建设集党史学习教育、发展成果展示、红色文化传播等于一体的党群主题公园,打造了推动整个园区“党建强、发展强”的红色引擎。
党建强为了发展强。针对园区非公企业多的实际,武高新专门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星级评定标准,围绕“六好”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星级评定条件,出台星级党组织激励办法和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非公企业党组织星级认证工作,切实以党建“软实力”提升企业乃至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截至目前,共认定非公企业星级党组织共18个,发放星级党组织补贴48.5万元,发放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补贴约6万元,促使有关企业增加投资75万美元,新建非公企业党群组织61家。
党建引领思想之基。园区还充分利用搭载企业员工的8条微循环交通专线,结合上下班时间,倾力打造以“理响海湖”为理论宣讲品牌的行进中的“884”,推动新思想以更加生活化、大众化的方式走进员工心里,成为穿梭园区的移动思政课堂和“理响海湖”品牌的拳头阵地。
项目驱动 激活产业动能
龙头企业引育、重大项目建设,是塑造一个城市工业画卷的重要底色。身处“两湖”创新区五大功能片区之一,武高新聚力放大“智造”优势,“一车一人一芯”产业名片愈发亮丽,智电汽车产业已经实现百亿产出,机器人产业初步实现百企集聚,集成电路产业预计实现百倍增长。
2016年,理想汽车落户武高新。截至今年8月1日,已累计有20万辆理想ONE整车完成下线,实现销售超500亿元。以理想汽车等整车企业为创新“磁场”,武高新加快优化智电汽车产业链布局,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三电、车身轻量化、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积极引进项目。目前,园区已引进落户汇川新能源、大连豪森、博世汽车电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培育发展了万帮新能源、龙城精锻等本地明星企业。
园区智电汽车产业企业总数已达80家、产业规上企业总数已达30家、从业人员超1万人。2021年,智电汽车产业实现规上企业开票销售300.7亿元。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而全国每4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来自武高新。作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近年来,武高新先后获批科技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江苏省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聚集了安川机器人等研发生产及配套企业70多家,初步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产业链,机器人本体产量占全省70%。
芯片是最有灵魂的电子元器件,也是智能硬件终端的大脑。自2018年起,武高新抢抓国家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积极布局终端应用制造产业,形成产业配套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上下游贯通、规模效应明显的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共有集成电路企业20家,包括全球第二大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制造代工项目承芯半导体、全球三家之一国内唯一手机VCSEL芯片设计制造公司纵慧芯光、全球LED外延产能第一的晶品光电,以及台湾光宝科技、大族精工、琉明光电、移远通信等,正推动形成区域发展“芯”高地。
聚合赋能 澎湃创新之势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以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为重点,武进国家高新区主动策应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全面打造高新“聚能环”、发展“增长极”。
作为园区发展的明星企业,今年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捧回了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这家集高压油缸、液压柱塞泵、液压控制阀、液压系统和高精密液压铸件等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拥有有效专利505件,其中国外发明专利12件。李克强总理更是在莅临企业时要求,不仅要立起来,更要勇敢立在潮头。
创新发展,人才为要。响应市“龙城英才计划”,制定“金梧桐计划”,武高新吸引大批像纵慧芯光创业团队这样的科技人才入驻。园区充分利用北倚“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的区位优势,主动与科教城联动,组织企业与相关研究院所进行产学研对接;依托科教城院校、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等为园区企业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起从产学研到人才培养的全链条深度合作模式,为园区“4+2+1”产业体系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从项目培育、平台建设到人才招引,科创引领园区发展的效应日益凸显。截至2021年,武高新已有高企303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近2/3,培育苏南自创区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42家,瑞声科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万帮新能源获评中国独角兽企业,新誉集团获“省长质量奖”。引育国家级人才77名、省“双创”人才124名、常州市“龙城英才”800多名,188件万人有效发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倍,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区域站,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孵化体系。
深度融合 共赴“诗和远方”
上午的滆湖公园,晨练的人们已经散去,漫步其中,水天一色的湿地美景、徐徐吹过的柔软秋风,无不让人感到放松自在;从公园出发,驱车十几分钟来到星湖广场,城市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做好产城融合,是实现园区二次创业的“必修课”。作为武进最年轻、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武进国家高新区在扛起产业龙头重任的同时,不断探索产城融合创新实践,宜居宜业的现代滨湖新城已然崛起。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一系列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相继出台,武高新现代滨湖新城建设迎来新机遇:地铁1号线、常宜高速相继建成通车,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大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生态治理、公共绿化、城市管理等环境攻坚工程扎实推进,园区获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与前黄一体化规划建设进一步深化,崭新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作为产业园和工业园的集聚区,此前,武高新南部片区商业综合体相对缺乏。2016年,星湖广场启动建设。项目总面积15万平方米,分批建设住宅、办公楼、购物中心。其中,总面积5.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全新开业,引进了餐饮、超市、影院等全业态,中心还特别布局了总面积1.3万平方米的异国风情街,正打造成餐饮“网红”集中地。
与此同时,武高新聚焦城市能级提升和居民需求满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生态焕新、民生建新、管理革新工程,通过加快推进园区道路、特色街区、住宅楼盘、服务业布局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健全文化惠民、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民生项目等,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回望来时路,春潮激荡;放眼新征程,蓝图可期。
“两湖”弄潮,未来已来。在“532”发展战略引领下,武高新踌躇满志,逐浪攀高!
【喜庆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