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运用图片、实物、模型等6000多项要素,浓墨重彩地展示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成就、伟大变革。本次展览中,多个“常州元素”精彩亮相中央综合展区和“江苏单元”,从科技创新、文旅休闲、城乡融合等多角度讲述常州发展故事。
写好民生答卷 擦亮幸福底色
今年5月12日,从江西上饶来常的货车司机王先生,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贷到了住房公积金贷款60万元,购买了一套满足一家5口居住需求的二手房,圆了在常州的买房梦。这是我市持续做好民生事业、打造“六个常有”民生名片的缩影。
住房公积金工作人员(左1)为王先生(中)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8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35所、在校学生98.3万人、专任教师6.3万人,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34.8%、33.7%、37.7%。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百姓的期盼。十年来,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户籍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83.14岁,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完善“一老一幼”服务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我市构建起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和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常有颐养”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养老机构120家,建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56个,建成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3个。
住房问题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十年来,全市新增保障公租房(含廉租房)家庭1.1万户,新增经适房家庭约0.45万户。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旧小区有“颜值”更有“品质”,仅2021年,全市就完成81个老旧小区改造。
十年来,我市全面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较2012年增长141.78%;特困供养、孤儿养育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
城乡融合 进程加快
2019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委决定在全国11个地区开展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江苏宁锡常接合片区获批省内唯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常州市金坛区列入试验范围。
2022年7月,江苏省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现场会在南京召开,金坛区16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省级重大支持事项实施取得较大进展,大幅高于试验区平均水平。金坛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两水一茶”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智能农业”,入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入乡机制典型案例;通过顶层设计保障“茅山竹海”区域公共品牌推广、儒林镇柚山村通过生态修复让“诗和远方”成为现实等案例入选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典型案例,面向全省推广。
近年来,金坛以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重要内容,以城乡融合发展实验行动为主要抓手,加快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科技成果入乡转化机制、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不断加快试点探索步伐,奋力谱写“美丽常州金坛样板”新篇章。
文旅融出新天地 且以诗意共远方
7.8公里太湖岸线碧波荡漾,盘山公路蜿蜒盘旋,植被覆盖率80%以上,有绿色植物百余种、鸟类70余种,生态环境绝佳……太湖之水以其灵动气韵滋养着一方风土,太湖三白、阳湖水蜜桃、阳湖新月绿茶等特产久负盛名。以国家4A级景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和“国家级5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太湖湾露营谷三大景区为核心,太湖湾旅游度假区已成为集休闲度假、康体保健、农家采摘、湖鲜美食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格局,正努力打造长三角“微度假”胜地。
主题成就展上展出的太湖湾环球动漫嬉戏谷主题乐园
近年来,常州文旅走“资源创造型”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体现国际风范、具有江南韵味、满足多样需求的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主客共享、结构优化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建成,走出了一条以文旅融合、资源整合、产品聚合为导向的旅游业创新发展之路。全市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从2012年的4003.84万人次、520.3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7003.83万人次、1057.58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4.96%提升至2021年的5.35%。常州率先实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覆盖,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家、国家等级旅游景区36家;率先创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成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家。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投产5个月 调峰发电2000多万千瓦时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全球首个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也是我国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的国家试验示范项目和首个投产的商业化电站。该项目于今年5月投产,标志着我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从“理论探讨”成功走向“工程应用”。截至目前,电站已完成储能发电周期50次,累计提供调峰电量2000多万千瓦时。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
该项目由中盐集团、中国华能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发投资建设,其中,一期工程储能容量300兆瓦时,设计电能转换效率可达60%,年发电量约1亿千瓦时。目前,该项目机组各项技术指标良好,平均负荷率达96%。今年7月,该机组按省调峰需求,实现1天“一充两放”的运行方式,有力支撑了江苏及常州电网“迎峰度夏”,保障了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
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成功投产是科技创新结出的一枚硕果。近年来,我市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能力培育和多链深度融合,企业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坚持平台载体支撑,全域联动创新格局持续完善;坚持开放协同创新与政策规划先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创新生态发展环境加速优化,努力打造产业创新高端引领、开放创新示范先行、全域创新活力迸发的长三角创新中轴和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4.8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
红梅公园:几代常州人的记忆
红梅公园是常州几代人的记忆。始建于1958年的红梅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旅游景区。
公园东南部的文笔塔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原名太平讲寺塔,后改为文笔塔,现已成为公园“文笔夕照”景观的主景,有笔架山、文笔楼、梦笔轩等景点,这里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堪称公园的精华所在。每至夕阳通照,顿生“浮图会得游人意,挂住斜阳一抹金”之意境。
10月19日,常州红梅公园五彩斑斓,秋景如画,不少市民来到公园健身,游园赏景。(夏晨希 摄)
公园南部的红梅阁为省级文保单位,是重要的道教建筑,也是公园内“红梅春晓”景观的主景,配有古春轩、冰梅石等景点,以及半山亭、袈裟塔、嘉贤坊、塔影山房等景点和屠一道根艺珍藏馆,是游客流连驻足的绝佳之处。
2006年,红梅公园实施大规模敞开扩建,并成为开放式公园。
红梅公园是全市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的一个缩影,市民正享受着“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福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握新一轮发展的“时与势”,确定了“打造长三角生态中轴”的目标任务,积极塑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围绕“山水林田湖”特色资源,我市坚持以“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核心,采取“增核、扩绿、连网”三大措施,持续开展“生态绿城”建设,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6.89%,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6%。
2021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均创下有监测历史以来的同期最好水平。与2015年相比,2021年全市PM2.5浓度由57微克/立方米降至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由72.3%上升到 76.4%;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由42.4%上升到92.2%,除湖库外,河流断面基本达到了Ⅲ类水。
(常报记者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