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老梅书记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5 15:12    来源:常州日报    编辑:周文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推动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带动乡村产业兴旺的乡贤、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先锋——他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梅书记”的梅鹤康。

上月底,《永不褪色——老梅书记传》新书发布活动在横山桥镇五一大剧院举行,该书记述了梅鹤康不平凡的一生。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良在新书发布会上讲话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传承好老梅书记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勤勉精神,始终保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把老百姓的要紧事、烦心事、关键事解决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发布会现场,作为新书创作者之一的我,再一次被这种精神带来的共情力所感染。在采访、写作、出版过程中,这位有灵有感、有爱有恨、疾恶如仇、善良有情的老梅书记,这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直面挑战毫不气馁的老梅书记,不止一次让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发布会现场,他的光辉形象、优秀品质又一次引发了我的深思: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要向梅鹤康同志学什么?

学习梅鹤康的坚定信仰。梅鹤康有一句名言:要让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怎么样才能做到让老百姓都说共产党好,这就要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做出表率。梅鹤康正是这样做的。当年,梅鹤康儿子曾动了移民国外的念头。梅鹤康说:“泽锋,我告诉你,送你出国深造,是希望你学到本事为国家作贡献的,是想你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在对我们企业有用的地方的。我不许你移民,我们家也不会移民。”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信仰、信念、信心,坚守对党忠诚的大德,交出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梅鹤康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从教育和管理好身边人做起,用行动践行“权为民所用”的承诺,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凡事想着群众,真正做到了对群众负责,所以群众才说共产党好。

学习梅鹤康的担当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担当和斗争是一种精神,最需要的是无私的品格和无畏的勇气。梅鹤康就是位极具担当精神的英雄。当年,五一村建五一新苑时,遇到的困难很大。他郑重承诺:“建村民新居,第一笔启动资金由江南集团负责。商品房建成以后投入市场,钱亏了,我承担;赚了,归村里!”此外,他还着重强调,房屋质量绝对不会打折扣,因为这是给全村人自家建的房子,一丝一毫都不能出问题。曾任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的俞兴德在该书的序中直言:“和平建设年代,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先进人物也是英雄,鹤康就是这样的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不怕棘手问题,敢接“烫手山芋”,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才能不负党和人民重托,履好职、尽好责。

学习梅鹤康的务实作风。梅鹤康积劳成疾,后来患的是咽喉癌,手术切除了声带,后期不能说话。于是他只好在一块液晶手写板上写字代替说话。一次,他的一些老朋友跟他开玩笑,说他成了哑巴。梅鹤康拿出写字板,在上面写上了这样一句话:“共产党员靠干不靠说,咱五一村的幸福是干出来的!”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无论是推动乡村振兴,还是促进共同富裕,伟大梦想不是谈出来、喊出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病中的梅鹤康依然是这样。曾经是老梅书记多年的搭档、现任五一村党委书记的徐洁曾说,老梅书记“心细如发”,“他要求我们每样工作都要做得细致,不然他问到答不出来就要批评了,自然而然就让我们养成好习惯。”这就是务实,工作中不掺一点假,不仅自己做到,还要求别人也这样做。

梅逊三分白,鹤去一身轻。去年,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要求全国上下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梅鹤康同志一生的奋斗与奉献,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一种生动诠释。在梅鹤康身上,我们看到了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白手起家的奋斗精神和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就常州而言,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宏大格局中,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只争朝夕向前冲,一丝不苟干事业,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常州答卷。(周二中)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