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壮阔无垠。非凡十年,砥砺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抢抓发展的时与势,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勇挑大梁,在提升区域能级、培育特色产业、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对外开放、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均取得了喜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正在新北大地落地开花,绘成别具特色的“工笔画”。
经济强——
手握产业“王牌” 推动“量质”变革
强者,当勇探创新路、勇闯“无人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北区紧扣“经济强”这一首位度,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初心使命,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项目为王、产业立区,实现从大招引到大发展的转型跨越。
今年新北这方热土好消息不断:比亚迪常州二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签约,又一个百亿级“大象”落户;特瑞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今年全市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
这些,只是新北区争雄产业主赛道的缩影。手握“两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王牌”,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变的过程中,抓创新、谋创新在新北大地永远都是“进行时”。
以2008年中简科技落户为起点,新北区勇闯“无人区”,在全国率先布局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安泰复材、新创碳谷等一批重大企业迎着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的“风口”而生。在高性能碳纤维产业的支撑下,2021年,常州市新型碳材料产业集群被列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国家队”。
十年来,新北区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
经济总量逐年攀升。全区GDP从2011年的623.1亿元攀升到2021年的1820.4亿元,为常州冲刺GDP“万亿之城”提供了有力支撑。现有规上工业企业超1400家,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21年末,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76.3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2.3%,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40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388家,全区R&D支出占GDP比重达3.6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2件,列全市第一。
对外开放活力迸发。全区截至目前实际利用外资超137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中累计有32家在新北区投资设厂。2021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90.4亿元。
环境美——
坚持生态优先 城乡美美与共
冬日,长江常州段仍绿林成片,伫立江边,蓝天白云倒映在水面。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北区持续擦亮高颜值生态底色,全面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这十年间,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累计关停拆除化工企业43家,沿江1公里范围内生态复绿超3000亩,5公里生态廊道全面建成,生态岸线占比提升到80.6%,居全省第一。国、省考断面连续5年保持或优于Ⅲ类水质,PM_2.5浓度持续降低。
推门见绿,起步闻香,出门即公园,入眼皆美景,有种属于新北人的幸福叫“口袋公园”。新北区多点打造自然开放、高效便捷、舒适健康的现代化城市绿色空间。全区核心区相继建成开放飞龙运动公园、三江口公园、新龙生态林等十大公园以及巫山路、惠山路、天目山路等一批口袋公园。截至目前,新北区已累计建设建成各类公园绿地94个,总面积达1494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63%,绿地率37.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7平方米,形成“人在林间行、林在城中绕”的美好景象。
美丽新北,见证着百姓富、环境美。新北区通过强化推进生态源保护、城乡公园绿地、生态廊道、生态绿道、特色主题建设及生态细胞建设等“生态绿城”六大工程,优化完善以长江、运河、新孟河等为骨架的“四横四纵”生态廊道构架,连通城市公园和生态片林等点状分布的生态细胞,为美丽常州建设提供了“只此青绿”的新北示范。
织补城市的绿色肌理,得益于日趋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十年来,新北区新建各等级公路1600多公里,五纵十横的城区骨架全面拉开,建起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公、铁、水、空”全方位综合运输格局。京沪高铁北站、轨道交通1号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投用,高铁新城建设日新月异。此外,常泰大桥、奔牛国际机场改扩建、腾龙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也正在加快推进中。
百姓富——
增强民生福祉 唱响幸福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以人民为中心”的铿锵字句在新北大地久久回响。
十年来,新北人民的获得感日益增强,人均GDP达到20.5万元,远高于全市、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从点滴之中折射出的百姓幸福生活奏响民生福祉的幸福之歌。
“在花开遍野的日子里开启对未来的展望。”随着薛家镇任葛村老西庄的“重生”,村里的“返乡创业青年”越来越多。逐梦青春,把家乡变成“诗和远方”,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格局中拓出新气象。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美丽宜居村180个,成功创建老西庄、史陈家等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入选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7个。
加快打造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新北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人才公寓建设工作,围绕三年2.1万套的建设任务,2021年建成34个人才公寓项目、6248套公寓。今年开工建设16个人才公寓项目,累计建成人才公寓9400余套。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被评定为全市首家五星级人才公寓;“拾壹梧桐”人才社区获得市四星级评定,“薛+”人才公寓、“安+”人才公寓获得市三星级评定。
“小公寓”引育“大人才”。截至目前,全区共集聚各类人才34万名,其中,培育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96人,培育入选省“双创”团队12个、“双创”人才138名、“双创”博士105名。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十年来新北发展的“主旋律”。在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新北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实现人民共享。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2021年全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8710元和37016元,是2011年的2.3倍和2.5倍。社会保障提标扩面,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月平均水平提升到485元。
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提升至258个,拥有省级基层特色科室3个、市级24个,与上级医院建成医联体45个。全区养老机构提升至15个,床位3277张,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比重达82%。
教育资源加快均衡。教育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累计成功创建市新优质学校16所、市优质学校50所、省优质幼儿园35所、市优质幼儿园16所;累计培养省特级教师16人、市名校长37人、市名班主任70人。建成6家省普惠托育机构和1家省示范性托育机构,共有普惠托位240个。
社会文明程度高——
孕育时代新风 润泽新北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北区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目标,不断加大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推动社会文明达到新高度。
金秋十月,第十九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如约而至。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以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数字赋能文化产业,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产值”。
解锁“夜活力”密码,汉江路国际街区在今年9月登上央视,“国际化、年轻化、多元化”的城市文旅新地标引领了后疫情时代文旅融合、城市微更新的消费“新主张”。
追“高”逐“新”,一代又一代新北人在实干笃行奋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始终把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全区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水平、城市文明程度、群众文明素养、人民幸福指数,社会文明程度指数在全市各区位列榜首。
向上向善,汇聚文明。新北区近年来累计涌现出“常州好人”146人(组)、“江苏好人”29人(组)、“中国好人”16人(组),获评江苏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2人、常州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21人,连续四年获评“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荣誉。
凝聚群众,以文化人。830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队伍活跃在基层一线,组织引导全区15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社区服务、文明交通劝导、清洁家园、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全民阅读,书香新北。全区共建阅读阵地300余个,其中秋白书苑7家、社区图书室34家、农家书屋103家,另外还有实体书店、流动书屋、职工书屋等,有效满足辖区居民的阅读需求。其中,东海社区、长江社区两家农家书屋被评定为“省级五星级农家书屋”。
今年以来,“我们的节日”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更是精彩纷呈,285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广泛开展、优秀剧目下乡巡演、戏曲名作进校园、文化惠民月月送·公益培训进基层……文明实践润泽新北大地。
新北区还积极构建“先进典型培育、道德故事传播—开展道德实践—影响更多人群”的精神文明建设生态闭环,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用时代新风助力典范文明城市建设,用特色活动标注社会文明新高度,用高质量服务满足美好生活新期待,让文明风尚欣欣向荣、生生不息。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