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常州高新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扣新使命新任务,常州高新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三十而立再出发”的历史担当和“常高常新、更高更新”的奋斗豪情,全面落实全市“532”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六张高新“金名片”,勇挑大梁、勇立潮头,以实际行动谱写“强富美高”高新区现代化建设更加绚丽的精彩篇章,确保二十大精神在高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今年以来,常州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1900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47亿元、同口径增长5%;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400亿元,同比增长12%;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274亿元,同比增长32.4%;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实现进出口总额1200亿元、同比增长10.1%。今年1—11月,全区“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383.9亿元,同比增长22.1%,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15.9个百分点,总量占规上工业比重达76.7%。
厚植产业优势,打造特色彰显、区域一流的“现代高新”名片
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指出要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产业是“稳”的基础、“进”的动能,常州高新区将坚守实体经济“传家宝”,推动经济体量、质量双跃升。
坚决稳住经济运行。加快落实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有效撬动社会资本,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推动重大项目按时开工、如期竣工。全力以赴促进消费繁荣,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新格局。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推动减税降费等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非申即享,着力解决物流不畅、用工困难等实际问题,全面提信心、稳预期。
全力做强项目支撑。抢抓产业风口,全力招引资源占用少、亩均效益高的强链延链项目。完善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机制,实现“土地等项目”“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加快产业用地布局优化,全力打造“两个一万亩”新型复合产业园区。持续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严把项目准入关,积极探索先租后让、弹性出让新模式,加快低质低效企业转型腾退,确保稀缺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扎实推进“1115”大企业集团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攻坚行动,做大做强“两特三新一智能”主导产业,加速形成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把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主方向,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集聚一批总部型企业,激活产业“乘数效应”。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示范引领、动能迸发的“活力高新”名片
常州高新区将聚焦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目标要求,着力提升区域创新浓度、人才密度、创业热度,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培育更强创新主体。精准发力高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育,扎实推进长三角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大力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深化重大创新载体运行绩效考核。积极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产学研合作新机制,更好激发创新活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汇聚更多创新人才。树立“大人才观”,强化创新型人才梯队建设,年内引进各类人才2.4万人以上,构建顶尖人才、双创人才、青年人才等多层次多元化人才格局。搭建“用才”大舞台,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推进高品质人才公寓建设,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圈。
营造更优创新生态。全力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打造运营成本最低、办事效率最高、贸易投资最便利、发展预期最稳定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做大做强产业基金,推广“投贷联动”新模式,大力推进股改上市,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科技创新。
深化对外开放,打造中轴崛起、能级跃升的“开放高新”名片
常州高新区将深刻把握共建“一带一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苏锡常都市圈等党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利用“长三角中轴枢纽”门户区位质变之势,集聚更多国际国内优质资源“为我所用”。
打造高效能的交通枢纽。进一步打通对外“大动脉”、畅通对内“微循环”,加快推进常泰过江通道、腾龙大道建设和常州机场改扩建,提速龙江路快速化改造等骨干道路建设,着力构建高水准的智慧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通勤效率。积极推动综合港务区内外高效联动,进一步整合长江岸线码头资源,全力打造现代物流枢纽体系。
打造高层次的开放平台。深化中瑞、中日韩国际交流合作,办好科技经贸洽谈会、“云联五洲”、中日智造(江苏)交流大会等活动,扩大招商“朋友圈”。持续发力引外资、稳外贸,积极拓展境外发债、外资股权类投资、利润转投资等新渠道,把握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发展新趋势,推广海关AEO高级认证,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保订单、争份额。
打造高颜值的文旅地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扮靓江南环球港、环球恐龙城等重要商圈的城市风景线,焕新联结大运河、新孟河等自然生态的乡村文旅带,聚力建设常州长江生态文化公园,潜心打造沿江生态绿色文化带、常州“北外滩”,形成全产业链文商旅综合生态圈。
加速城乡融合,打造文明典范、独具魅力的“秀美高新”名片
常州高新区将坚持“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全面构建城乡融合、美美与共的新样板。
更高标准优化空间布局。规划先行,稳妥划定“三区三线”,确保发展“目标”与规划“坐标”无缝衔接。集中资源、集中智慧扎实推进高铁新城建设,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协同推进“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不断增强经济承载力、人口吸附力。
更大力度提升建管水平。有效破解停车难、堵车烦、小区乱等城市顽疾,增添升级口袋公园、健身步道等城市家具,“一针一线”绣出城市宜居新面貌。全力打造智慧型“城市管家”,实现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一脑统管”。
更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省委工作会议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了重要位置,我们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引导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资金向农村延伸覆盖,系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因村施策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彰显人民至上,打造宜居宜业、共建共享的“幸福高新”名片
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常州高新区将以人民为中心,把群众的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让每位市民都有“家”的归属感。
办好群众关切事。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建立重大民生政策统筹协调机制,确保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聚焦重点群体,加大稳岗拓岗力度,搭建企业“共享用工”平台,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全力以赴做好稳价保供和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标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满足市民新期待。多措并举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积极发展长租房市场,重点解决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问题。加大中心城区学位供给,优化高铁新城片区教育布局,落实落细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突出安全为基,打造高效协同、良治善治的“和谐高新”名片
常州高新区将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坚守安全发展底线。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力防范化解金融、房地产、大型企业、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纵深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消防安全“除患治违”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危污乱散低”企业连片整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和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安全生产整治“三年大灶”圆满收官。加快探索集中高效、联管联治的基层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体系,着力提升基层安全监管效能。
筑牢生态绿色屏障。做足“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持续巩固长江大保护成果,深入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支持壮大静脉产业、循环低碳产业,积极探索“无废城市”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大局。扎实开展安保维稳攻坚行动,持续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实施“精网微格”工程,推动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先行、走在前列。
,更需奋楫前行。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历百折而仍向东”的执着信念,引导激励全区干部群众心无旁骛干事业、担当作为争一流,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作者:周庆 新北区委书记、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