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资源,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长久以来,常州教育人从未改变的初心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的执着追求;奋勇求变的动力是对“公平、优质”两大教育愿景的强烈渴求;跨越质变的秘诀是对“推进均衡、提升质量、增强活力”三大发展目标的孜孜以求。
常州教育人潜心擘画美好的教育蓝图,奋力书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常州篇章,也收获了“常有优学”的高光时刻。
高光时刻一:
高标准、严要求、走在前,以高质量党建领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大力实施“龙城教育先锋”点亮工程,创造性开展“秋白党支部”品牌建设,全省率先牵头组建“在常高校党建联盟”。稳慎实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动真碰硬,健全优化内部巡察、巡审联动机制。
全省率先开展“学习模范张桂梅,我为党旗争光辉”主题活动。省内首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1+7”运行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开展“广结同心、玉兰花开”学生关爱行动。教育团工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高光时刻二:
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连续8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以“适合的教育”为理念和办学方向,聚精会神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10年来,全市新建、改扩建学校投用409所,增加学位22.9万个。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智慧照明改造完成率达100%,数字化实验室配置率近90%,“三通两平台”覆盖率达100%。全市“省智慧校园”创建率近90%。
全省教育现代化监测结果显示,常州教育普及度、教育开放度、教育满意度3项一级指标以及资源配置、资源共享、社会服务能力等7项二级指标,实现度均达100%。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呈现平稳上升发展态势。
高光时刻三:
深化“五育并举”内涵,提亮常州“三全育人”底色
省内首创大中小幼一体化“七彩德育”品牌,探索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党史+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持续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程,2022年,学生获“五大学科竞赛”国家一等奖50个。大力推进校园体育“一校一品一特色”建设,体育人才输送贡献奖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省率先开展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孵化培育100余所高水平书法特色学校。
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实施路径,全省率先建成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大数据智能平台,常态化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测。深耕劳动教育沃土,常州成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全国唯一的劳动课程标准实验区。《常州市劳动教育促进条例》已成为2023年度立法正式项目。
高光时刻四:
全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打造“常有优师”新品牌
坚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全省率先实施新教师入职职业素养测试,持续优化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创新实施“光荣从教三十年”“荣誉退休”制度,逐渐探索出具有常州特色的教师全生命周期师德引导规范机制。
以“五级梯队”建设为龙头,以“本土优秀师范生专项培养”“名师工作室”“名师导教”“乡村教师牵手行动计划”为四大抓手,形成“常有优师”全链条培育经验。全市现有在职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省特级教师120人、正高级教师123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13人,师资队伍内涵建设水平连续多年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高光时刻五:
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
全市共有3个辖市(区)创成“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6个辖市(区)创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通过比例均位列全省第一。钟楼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全市共建成164个教育集团,优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占比92.3%。
“双减”工作成效明显,作业管理案例入选教育部第四批落实“双减”典型案例。创新实施课后服务“5+2+1”模式,全省率先实现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全覆盖,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在全省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质量评价和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我市两项评估在13个设区市中均位居第一,其中金坛区综合得分在全省113个区县中位居第一。
高光时刻六:
成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全省唯一
承担“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国家试点任务。3次获评省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设区市,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次数全省第一,产教融合经验做法两次获得分管副省长肯定性批示。
全市职业院校优质率全省第一,中职校100%成为省现代化示范校或优质特色学校。获批省产教融合型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二,获批省级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数量占全省1/6。获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个,数量占全省1/4,位列第一。2022年,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9个,位居全省第一方阵。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职业教育已成为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高光时刻七:
在常高校办学水平提升明显,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常5所本科院校(校区),获批4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3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和1个国家首批创新创业学院。新增一所市属高校常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十三五”期间江苏唯一升格高等学校。
新建中车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江苏理工学院更名为大学均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10年间,在常高校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7.5万余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高光时刻八:
成为全国首批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的城市,唯一一个地级市
全省社会教育绩效考核,常州作为全省唯一设区市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第一名。省级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数量以及省级社会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次获奖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常州老年教育发展经验被教育部选树为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典型案例。10年来,常州社区教育参与率从49%提高到69%,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参与率由48.2%增加到85.6%,全民终身学习蔚然成风。
山水万程,步履铿锵。常州教育人将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奋斗指向,以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工作主线,不断擦亮“常有优学”城市名片,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提供更加坚强的教育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