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国家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理论和实践实现历史性飞跃,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维护国家安全是党为之奋斗的诉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国家安全工作事关党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国家安全体系建设,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和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使国家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更加有力,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需要应对的风险、需要解决的矛盾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必须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对“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的深刻感悟,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行动自觉,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同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和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确立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地位。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在实践探索中形成的具有中国化、时代化的国家安全理论,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等重要事件,党中央形成以维护政权稳定、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作为首要任务的传统国家安全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传统国家安全观发生转变,形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兼顾其他安全的非传统安全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形势和人民更高标准的安全需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时代十年,我国国家安全得到了全面加强,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得到了有效完善,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得到有效遏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应对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达98.6%,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当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到2035年,社会保持长期稳定,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同时,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也作出了前瞻性谋划和全局性部署。
在健全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体系方面,要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加强维护国家安全的“全方位”顶层设计,树立“大安全”格局,构建起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在增强现代化的国家安全能力方面,重点从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入手,统筹好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打好“总体战”,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中国之智”,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中国之治”。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这些重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作者:中共常州市委党校 许怡伟
【党报宣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