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是   奋进新常州 建功新时代 全媒体新闻行动  >  聚力‘532’,建设新常州
常州地铁“十年答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发布时间:2022-12-28 09:46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侯诗羽

从“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到“常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从13个人到拥有2600余名员工的大型国企;从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图到实现地铁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双线运营”,形成常州轨道交通十字交叉骨干网络……常州地铁怀抱初心,一步步开荒拓土、夯基垒台,用奋进、实干让梦想一点一滴地变为现实。

成立于2012年的“常州地铁”,今天迎来她的十周岁生日。

地铁建设

2012年5月11日,常州地铁第一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常州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领到地铁入场券的城市。

2014年10月,常州地铁1号线先行段开建;2017年2月,常州地铁2号线也全面开工。

2019年9月21日,常州首条地铁线路——1号线开通;2021年6月28日,2号线开通,常州地铁实现“双线运营”。

每一条地铁线路的开通,背后都凝聚着常州地铁人的智慧和汗水。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常州地铁从规划阶段就坚持“建地铁就是建城市”的理念,注重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和支撑,重视与文化设施、商业等方面的衔接。如地铁2号线结合常州城市文化特色,以“城像水脉—运河文化”为主题,沿着运河设计线路,在市中心文化宫站进行换乘,连接多个公园、学校,方便市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出行需求。

锚定“双百地铁”的目标,常州地铁坚持匠心打造。在1号线建设过程中,仅工程作战图和工作流程图就汇编了132个;2号线盾构隧道钢筋混凝土衬砌设计中全线采用预埋滑槽技术,安装时间短、安装精度高、使用寿命长……20多项科研项目、14项国家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48篇科技论文、6套指南指导手册、10多项科技奖,每一寸土方和每一笔雕琢,都是建设者们书写下的诚意满满的答卷。

历经十年建设和发展,地铁1、2号线架起快速客运通道,形成中心城区十字形主骨架,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南北两翼,扩大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范围,为常州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未来,常州地铁将结合城市发展空间与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衔接,更多考量城市功能和空间格局的优化完善,全方位打造线上线下、地上地下的高品质地铁生活圈。

温馨运营

今年6月,常州地铁迎来了安全运营1000天。

护航地铁安全运营、温馨服务关爱乘客,每一次出发都是常州地铁人对职责的坚守,每一次抵达都是常州地铁人对百姓的承诺。

安全是运营的重中之重。常州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常态化抓好安全工作,建立了8支、100多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其中,车辆应急救援队伍——“铁牛”综合保障突击队,在实战中探索出适用于有限空间的“一点顶升一点横移复轨法”和适用于长距离复轨的“两点顶升两点横移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救援演练,保障常州地铁高效、平稳运营。

“温馨服务 关爱一路”是常州地铁的服务理念,更是常州地铁的生动实践。常州地铁开通以来,运营时间由最初的15小时20分钟延长至16小时。“绿色出行优惠乘车”“半价乘地铁,低碳迎国庆”“每年三个免费乘车日”等系列惠民活动,让更多市民共享地铁发展成果。“纳凉驿站”“同车不同温”“彩虹爱心便签”“爱心护学岗”,围绕列车进站顿挫感、国产化替代、车辆油脂全寿命周期管理等课题全力进行科研攻关……这些熨帖人心的细节,是常州地铁人最炙热的心意。

“双向奔赴”最是动人。2021年,常州地铁收到244面锦旗、268封感谢信和2608个表扬电话。

改革创新

十个春秋,常州地铁从“白手起家 意气风发”,到“风雨兼程 负重爬坡”,再到“升级加速 行稳致远”的新征程,常州地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

在常州地铁,科技创新围绕各领域开展。《富含承压水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支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常州轨道交通GIS与BIM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获国家、省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常州轨道交通网络标准体系规划研究》获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根据1、2号线建设实践,总结创新出10多项施工新技艺;扫码巡检、站台门智能间隙探测等创新项目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一项项佳绩是常州地铁人争一流、争先进的最好证明。

“控制中心及综合管理用房工程项目”一举拿下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奖项——“鲁班奖”;《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工程与质量管理融合平台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试点》项目,成为江苏省第二批国家级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唯一试点;地铁1号线9个项目获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

作为“城市交通主动脉”,地铁建设不仅串联起百姓生活、城市风景,更形成了独特的地铁资源。十年来,常州地铁始终在深化改革中,挖掘好、利用好常州的地铁资源。

轨道产业是一篇大文章。在1、2号线建设中,常州地铁在保障安全、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积极为本地企业提供参建机会;结合运营实际,深入推进科研技改和国产化替代,与常州大学、新誉集团分别联合开展示范项目,支持本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壮大。

实施地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发多套文创票卡和列车积木、长三角首个实现人脸识别城市、打造多个主题专列,构建以智慧地铁出行为核心的商业生态系统,拓展各类型城市物业资源经营管理……常州地铁“小步快跑”,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党建引领

常州地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始终坚持党建引领。

十年来,常州地铁集团党委牢记“国企姓党”这一根本属性,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持续健全党建机制、创新党建模式、打造党建亮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常州地铁集团,有一支听党指挥、能创佳绩、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2021年2月,面对地铁2号线建设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南大街站,常州地铁集团建设分公司“保开通党员突击队”队员蒋兴起与128名施工人员共同坚守在岗位上,最终成功“啃”下拥有11个出入口的这块 “硬骨头”。

常州地铁集团党委始终将党建工作与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中心工作紧密融合,围绕“双百先锋”党建主品牌,形成五星智汇先锋、创新担当先锋、学习增效先锋、连心廉建先锋等富有特色的1+N品牌矩阵。12个党支部主动成立14支党员突击队,以专业敬业守护市民出行安全。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以来,常州地铁集团党委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全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并通过家庭助廉等亲情的感召筑牢干部员工的廉洁防线。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未来,常州地铁可做、要做、能做的,还有很多。“十四五”期间,常州地铁将围绕“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城市定位和“532”发展战略,建设“百姓地铁 百年地铁”,全力让常州地铁从“优”到“强”,跑出轨道上的“常州精彩”。

黄洁璐 沈琳 文 王锐 摄

苏ICP备08009317号-4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常州市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2000687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