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报全媒体讯(记者 黄洁璐) 12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民生实事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聚焦“交通畅行”民生工程,解读我市在持续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取得的显著成效。
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3万个
今年,我市多管齐下,攻坚停车难题。坚持“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原则,多途径、多形式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23万个,施划出租车、网约车上下客、如厕临时停车区9处。
在提升停车效率上,积极推进智慧停车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和“常州停车”APP建设应用,将116家公共停车场经营管理单位、2.44万个停车泊位信息接入“智慧停车平台”。目前,全市接入平台的公共停车场518家、停车泊位数13.3万个。新增无感停车场11家、无感停车泊位3111个,全市无感停车泊位达8268个。此外,全市13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
依托“我的常州”APP,整合分散式出行服务信息系统,实现公交、地铁、停车、公共自行车等基本公共出行体系全覆盖。
精准治理堵点
针对学校及其周边停车难问题,今年,我市推动新建成5所学校地下接送中心,全市建成总数达18家,家长接送用时缩短至3-5分钟;在中心城区22所沿街学校开通“学生专车”服务,开辟和优化线路43条,有效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
创新采取“潮汐车道”“借BRT车道左转”“智能网联路况发布屏”等方式,对龙城大道通江路口、第二人民医院、香槟湖小学等10处堵点开展“微改造”,通行效率提升明显。
全面加强全市44条主次干道、5条商业大停车秩序管理。通过短信提醒、违停贴单、监控抓拍、强制拖移、现场查处等措施“多管齐下”,形成高压严管严处态势。创新“城管取证、交警处罚”道板违停执法模式,机动车道板停车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保障公交优先
今年,我市继续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完成国家公交都市和绿色出行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工作,成功创建“江苏省公交优先示范城市”。
我市深入推进“地铁+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发展,组织实施片区线网优化,年内新辟、优化线路27条;开通社区微循环公交10条;开通首条普惠制常金公交专线88路;开通溧阳—广德全市首条跨省毗邻公交;增加公共自行车点位41个,地铁沿线300米内公交线路和公共自行车站点衔接率达100%。
全面落实公交路权优先,新建95公里高峰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车道占城区道路网长度15%,路口公交优先通行措施设置率达26.4%。
公交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升级,新购纯电动公交车360辆,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超过80%;新建公交候车亭93个,其中新式特色候车亭21个,持续优化市民候车环境。
有序推进交通适老化服务,积极打造常州206路等4条敬老爱老示范线,新建、改建50个便民服务样板公交站台,老年人公共交通出行更加安全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