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多月,1月9日下午,2023年度10件民生实事项目出炉,分别是:
“常有善育”工程,包括扩大普惠托育资源供给、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等。
“常有优学”工程,包括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深化学生生命健康关爱行动等。
“常有健康”工程,包括提供更高水平医疗服务、促进就医便捷高效、便利医保结算、推动体医融合等。
“常有颐养”工程,包括方便老人居家颐养、提高医养融合服务品质等。
“常有众扶”工程,包括促进社区共建共享共治、提升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开展困境青少年结对帮扶等。
“常有安居”工程,包括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多渠道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改善农村住房条件等。
就业创业促进工程,包括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扩大“青春留常”覆盖面等。
交通畅行工程,包括持续挖掘停车资源、构建便捷交通系统、完善中心城区路网、打造更优公交出行体验等。
环境改善工程,包括实施生态源保护、建设口袋公园、畅通城乡污水管网、推进水环境整治等。
公共安全提升工程,包括提升全民自救互助能力、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守护食品安全等。
李林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市将在坚持以往好的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强化协同推进、定期调度、群众参与,确保把每一件实事项目办实、办好、办出成效。关于项目推进,将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按季度明确节点进度、完成时限、责任体系和推进措施,实现任务目标清单化、项目化、可视化。对于多部门共建项目,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衔接,明确各牵头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会同相关责任部门同频共振,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关于跟踪督办,将在“日常查、季度督、半年评、年终考”机制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和高位调度,全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特别针对重难点问题,实地现场办公,明确专人专班推进,有效打通堵点、加快工作推进。关于项目成效,将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注重建管用结合,以用户思维、实用导向促使民生实事项目从“有形”向“有效”转变。